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理时间
释义
心理时间
心理时间psychological time  个体主观感知的时间。是个体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由法国哲学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提出。既是心理学术语,又是文学创作的手法之一。在文学创作手法上与“空间时间”相对。在心理学领域,心理时间与“钟表时间”相对。心理时间的长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1) 心理预期,即希望时间变快或变慢的想法;(2) 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状态(如高兴、快乐)会让单位时间变快,反之则慢;(3) 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会让单位时间变快,但也会使单位时间变慢,而散漫的注意力(比如无所事事)只会让单位时间变慢;(4) 推论,时间的长短决定时间的质量,时间越短,它的质量越小,对心理的压迫就轻;反之,时间越长,它的质量越大,对心理的压迫就重。要让时间质量变小,除改变时间的长度外,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和注意力的紧张状态。
出处:心理卷 • 普通心理学 • 基本概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