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外国文学卷 • 文学理论 • 名词术语
词条 | 心理距离 |
释义 | 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 文艺心理学术语。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于1912年在《作为一个艺术中的因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一文中提出。认为人类美感的产生,与审美主体在心理上同审美对象保持一种距离有关,人们只有不考虑审美对象和自己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时,才能进行审美欣赏。心理距离因对象性质不同、审美主体的个人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心理距离说注重审美的心理过程,强调克服审美活动中的狭隘功利主义,具有合理性。 出处:外国文学卷 • 文学理论 • 名词术语 心理距离 文艺心理学术语。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于1912年在《作为一个艺术中的因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一文中提出。认为人类美感的产生,与审美主体在心理上同审美对象保持一种距离有关,人们只有不考虑审美对象和自己的实用需要目的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时,才能进行审美欣赏。心理距离因对象性质不同、审美主体的个人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心理距离说注重审美心理过程,对克服审美活动中的狭隘功利主义,具有合理性。 出处:中国文学卷 • 文艺理论 • 文学的发展过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