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事件、一般制度 • 宋、辽、夏、金、元
词条 | 澶渊之盟 |
释义 |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所订和约。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王钦若、陈尧叟密请迁都南逃,宰相寇准力排众议,促真宗亲征,真宗遂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城镇,又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射死辽大将萧挞凛(“凛”一作“览”)。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议。真宗素主议和,已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继遣曹利用赴辽营谈判,终于在十二月(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由宋每年输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因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事件、一般制度 • 宋、辽、夏、金、元 澶渊之盟 辽宋间所订重要盟约。北宋初,宋太宗两度北伐,连遭失败,由进攻转入防御。辽至圣宗时,国力鼎盛,不断南下。宋景德元年(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圣宗亲率兵20万大举南下,从南京(今北京)出发,攻瀛州(今河北河间),下祁州(今河北安国),十一月,直抵黄河北岸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威胁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廷大震。宋宰相寇準力驳迁都金陵、成都的退守主张,促真宗亲征。真宗遂至澶州,宋军士气大振,战局开始扭转。然真宗素主媾和,辽军因大将萧挞凛战亡,进攻受阻,亦欲罢战,遂互遣使议和。中经反复,十二月初,和议成。契丹退兵,各守疆界,互约为兄弟之国,宋帝年长为兄。宋每岁以绢20万匹、银10万两,助辽“军旅之费”,至雄州(今河北雄县)交割。和约后,双方维持和平局面达百年之久。因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北方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