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忽汗州都督府
释义
忽汗州都督府
忽汗州都督府  简称“忽汗州”。唐政区名。置于忽汗河(今牡丹江)地区得名。又因辖地皆渤海国境,故亦称“渤海都督府”。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置。武周时,居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地区的靺鞨人参与契丹首领李尽忠叛乱,则天发兵征讨,靺鞨人东逃,后在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率领下,败追讨军,于武周圣历元年(698年)在今牡丹江上游地区建立震(振)国。唐中宗复位后改用“招慰”政策,因契丹、突厥连岁扰边,册封使命未达。唐玄宗继位再派郎将崔忻往祚荣所在,册其为渤海郡王,以其所统为忽汗州,授忽汗州都督。此后渤海王更迭,唐皆命为忽汗州都督。唐另派长史至州监领。先归河北道营州都督府、幽州都督府辖领,“安史之乱”后由淄青平卢军节度使主其事。时与在契丹族境所置松漠都督府、奚族区置饶乐都督府、黑水靺鞨地置黑水州都督府,被称为“东北四府”。辖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府治与渤海国都城前后皆在一地。辖地即为渤海国区域。参见“渤海国”。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东北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