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石窟寺与崖画
词条 | 北石窟寺 |
释义 |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 中国著名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西峰西南覆钟山崖壁上。包括寺沟、石道坡、花鸨崖、石崖东台楼底村等多处,其中寺沟窟群保存较好,分布也较集中。创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历经西魏、北周、隋、唐直至宋代,共有窟龛295个,现存造像2126尊、石刻及墨书题字150余方。属于北魏的165窟规模大,保存好,窟高14米,宽21.7米,深15.7米。造像有大佛、胁侍、弥勒、普贤和阿修罗等。多以佛传故事为题材。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建的第32窟,主尊为阿弥陀佛,造像体态丰满,造型匀称优美。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石窟寺与崖画 北石窟寺 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南蒲河、茹河交汇处东岸覆钟山下。与直线相距45千米的泾川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辉映,称为“北石窟寺”。肇造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历代相继增修,以唐代石窟最多。包括寺沟主窟群、楼底村一窟、石道坡石窟、花鸨崖石窟、石崖东台石窟群等,南北延续3千米。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身,碑碣8通,题记150方。雕造内容丰富,浓缩了陇东汉唐文化的精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甘肃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