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事件、运动、思潮、法规
词条 | 高等学校内迁 |
释义 | 高等学校内迁 高等学校内迁 国民政府于抗战爆发后的教育保护举措之一。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要求“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为保存教育实力、以利今后建设的长远考虑,教育部令高校迁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迁长沙,合组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辗转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迁西安,成立西安临时大学(后迁汉中成立西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迁四川;政治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迁江西,等。至1938年底共迁址调整大学55所。多迁往西南、西北后方及东、中部省份的山区,如浙江大学迁浙江建德、厦门大学迁福建长汀等。抗战胜利后这些高校又多回迁,也留下部分人员、设施原地办学。在保存中国教育精华的同时,对西部地区、山区教育事业也有促进。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事件、运动、思潮、法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