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M • mánɡ • 蒙
词条 | 蒙 |
释义 | 蒙 蒙(mánɡ) 见“骏蒙”。 另见mēnɡ,ménɡ,měnɡ。 出处:语词卷 • M • mánɡ • 蒙 蒙(mēnɡ) ❶欺骗;欺瞒。如:别蒙人,我不信。《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 ❷昏迷。如:他给球打蒙了。 ❸胡乱猜测。如:所答非所问,简直是瞎蒙。 另见mánɡ,ménɡ,měnɡ。 出处:语词卷 • M • mēnɡ • 蒙 蒙(ménɡ) ㊀ ❶草名。《尔雅·释草》:“蒙,王女。”《诗·鄘风·桑中》孔颖达疏引孙炎曰:“一名菟丝。”即菟丝子。 ❷裹;包。《左传·昭公十三年》:“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幕蒙之。”引申为遮蔽、包庇。《国语·楚语下》:“今子闻而弃之,犹蒙耳也。”《汉书·卫绾传》:“郎官有谴,常蒙其罪。” ❸承上。《说文解字叙》“册部四十四”段玉裁注:“蒙龠从册而次之。”按《说文解字叙》册部前为“龠部四十三”,故段注如此。 ❹六十四卦之一,坎下艮上。《易·蒙》:“彖曰:山下有险,险而止,蒙。”又《序卦》:“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引申为蒙昧无知。如:启蒙;发蒙。 ❺自称的谦辞,犹言愚。《文选·张衡<西京赋>》:“蒙窃惑焉。”李善注:“蒙,谦称也。” ❻阴暗。见《书·洪范》“曰蒙”孔传。《释名·释天》:“蒙,日光不明,蒙蒙然也。” ❼冒犯;遭;受。如:蒙难;承蒙。《易·明夷》:“以蒙大难。”孔颖达疏:“以蒙犯大难。” ❽姓。秦代有蒙恬。 ㊁〔濛〕微雨貌。《诗·豳风·东山》:“零雨其蒙。” ㊂〔矇〕睁眼瞎子。《诗·大雅·灵台》:“蒙瞍奏公。”毛传:“有眸子而无见曰蒙。” ㊃〔懞〕忠厚貌。见《集韵·一东》。 另见mánɡ,mēnɡ,měnɡ。 出处:语词卷 • M • ménɡ • 蒙 蒙(měnɡ) ㊀〔懞〕见“蒙懂”。 ㊁蒙古族。 ❶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甘肃、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❷蒙古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另见máng,mēng,méng。 出处:语词卷 • M • měnɡ • 蒙 蒙 苗族的自称。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 • 中南、东南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