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性善论
释义
性善论
性善论  孟子的人性论学说。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不是外来的作用),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认为封建伦理道德是天赋予人的本性。为其“仁政”学说的理论根据。“性善”论后来成为宋明理学正统的人性学说。
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中国伦理思想史
性善论  中国古代人性论主张之一。孟子认为,人生来即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个“善端”,它们可发展为仁、义、礼、智四种善良的道德品质。孟子的性善论排斥人的自然本性,只强调人的社会本性。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理论、术语
性善论  战国孟子的人性论学说。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种善端是天赋予人的本性,“仁、义、礼、智,非由为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善端是实施仁政的先决条件,善端即“不忍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孟子·公孙丑上》)。性善论是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论根据,后来成为宋明理学家公认的人性学说。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