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佛教所说的十项罪业。据《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载,十恶即:(1)杀生;(2)偷盗(又译“不与取”);(3)邪淫;(4)妄语(亦译“虚诳语”);(5)两舌(亦译“离间语”);(6)恶口(亦译“粗恶语”);(7)绮语(亦译“杂秽语”);(8)贪欲;(9)瞋恚;(10)邪见。“恶以乖理为义。此十并是乖理而起,故名为恶,亦名十不善道。”
出处:语词卷 • S • shí • 十
词条 | 十恶 |
释义 | 十恶 十恶(shí è) ❶中国封建王朝为维护其专制统治所规定的不可赦免的十种重大罪名。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汉代以后陆续出现“不道”、“不敬”等罪名,北齐有“重罪十条”,隋代略作损益,正式以“十恶”罪名规定于法典,经唐至清,除元代改称诸恶外,相沿不改。 ❷佛教所说的十项罪业。据《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载,十恶即:(1)杀生;(2)偷盗(又译“不与取”);(3)邪淫;(4)妄语(亦译“虚诳语”);(5)两舌(亦译“离间语”);(6)恶口(亦译“粗恶语”);(7)绮语(亦译“杂秽语”);(8)贪欲;(9)瞋恚;(10)邪见。“恶以乖理为义。此十并是乖理而起,故名为恶,亦名十不善道。” 出处:语词卷 • S • shí • 十 十恶 与“十善”相对。佛教教义名词。佛教所说的十项罪业。据《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载,十恶即:(1) 杀生;(2) 偷盗(又译“不与取”);(3) 邪淫;(4) 妄语(亦译“虚诳语”);(5) 两舌(亦译“离间语”);(6) 恶口(亦译“粗恶语”);(7) 绮语(亦译“杂秽语”);(8) 贪欲;(9) 瞋恚;(10) 邪见。“恶以乖理为义。此十并是乖理而起,故名为恶,亦名十不善道。”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 义 十恶 中国封建王朝为维护其专制统治所规定的不可赦免的十种重大罪名。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汉代以后陆续出现“不道”“不敬”等罪名,北齐有“重罪十条”,隋代略作损益,正式以“十恶”罪名规定于法典,经唐至清,除元代改称诸恶外,相沿不改。 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中国伦理思想史 十恶 中国古代为维护专制统治所规定的不可赦免的十种重大罪名。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汉代以后陆续出现“不道”、“不敬”等罪名,北齐有“重罪十条”,隋代略作损益,正式以“十恶”罪名规定于法典,经唐至清,除元代改称诸恶外,相沿不改。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一般名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