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天地间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郑玄注:“精气谓之神,游魂谓之鬼。”
出处:语词卷 • G • ɡuǐ • 鬼
词条 | 鬼神 |
释义 | 鬼神 鬼神(ɡuǐ shén) ❶鬼和神的合称。《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❷天地间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郑玄注:“精气谓之神,游魂谓之鬼。” 出处:语词卷 • G • ɡuǐ • 鬼 鬼神 儒教祭祀和崇拜的对象之一。儒教相信人死后,其躯体部分停止活动,以至消灭,但其精神部分还能活动。《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张守节正义:“鬼神本是人与物之魂魄”,由于直接称魂魄不尊敬,才叫作鬼神,它包括人死之后灵魂和山川及五祀(门、窗)等。儒者以及儒者制订的国家正式祀典,一般不认为神(或鬼)与人同形,但世俗观念及祭祀中,又往往把鬼神设想为人的形状。儒者一般认为鬼神是一种气,有时也会聚成人形,但通常情况并不具有人形。 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代中国宗教 • 儒 教 • 教 理 鬼神 ❶鬼和神的合称。 ❷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郑玄注:“精气谓之神,游魂谓之鬼。”以后哲学家亦多以气的往来屈伸释“鬼神”。张载说:“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正蒙·太和》)“至之谓神,以其伸也,反之为鬼,以其归也。”(《正蒙·动物》)朱熹也说:“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朱子语类》卷三)明清之际王夫之则认为:“天之气伸于人物而行其化者曰神,人之生理尽而气屈反归曰鬼。”(《张子正蒙注·神化篇》)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