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魏源
释义
魏源
魏源1794—1857  清学者、文学家。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授兴化知县。官至高邮知州。从刘逢禄治《春秋公羊传》,与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鸦片战争时,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与浙东抗英战役。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坚持“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对思想界有相当影响。诗文并工,风格遒劲。山水纪游诗艺术成就尤高。有《古微堂集》、《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协编《清经世文编》。今人辑有《魏源集》。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清代作家
魏源1794—1857  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从刘逢禄学《公羊传》,与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鸦片战争时,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与浙江抗英战役。痛愤时事,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成《圣武记》。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和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是国人自编最早的介绍各国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的著述。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技艺,制造枪炮、轮船,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倡办民用工业,要求改革漕运、盐法,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对后来思想界有相当影响。主张“及之而后知”,“知”从“行”中来,坚持“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抨击理学家的“心性迂谈”,批评汉学繁琐考证为“俗学”。反对以八股取士,主张废除考试中的书法试帖。要求放眼看世界,接受新知识,批判“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者为“夏虫”、“井蛙”。诗文风格遒劲。著作另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曾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编》。今辑有《魏源全集》。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魏源1794—1857  清思想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建议官设厂局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有益民用”的机器工业产品,并允许“沿海商民”仿设。要求改革漕运、盐法,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著有《海国图志》、《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魏源1794—1857  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原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曾在两江总督处任幕僚,筹划盐政、漕运、水利等改革。鸦片战争时期,奔赴浙东前线,先后提出“富国强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等主张。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在心理学思想方面,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精气”的集聚。还对梦境等作了唯心的解释。并认为人的聪明才智是先天的资质与后天的人为相结合而形成的,且以后天为主,强调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著作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孙子集注》、《海国图志》,后人编为《魏源全集》。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人物
魏源1794—1857  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与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鸦片战争时,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成《圣武记》。又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和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技艺,制造枪炮、轮船,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提倡办民用工业,要求改革漕运、盐法,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认为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趋势,“势则日变而不可复”。断言变革之必要与否,以“人情”也即民众的政治心理为标准:天下事,人情所不便者,变可复;人情所群便者,则不可复。诗文风格遒劲。著作另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曾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编》。今人辑有《魏源集》。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魏源1794—1857  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与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鸦片战争时,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与浙江抗英战役。痛愤时事,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著成《圣武记》。曾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和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技艺,制造枪炮、轮船,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倡办民用工业,要求改革漕运、盐法,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对后来思想界有相当影响。并主张“及之而后知”,“知”从“行”中来,坚持“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抨击理学家的“心性迂谈”。能诗文,风格遒劲。著作另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十余种,曾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编》。今辑有《魏源全集》。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
魏源1794—1857  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与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鸦片战争时,入两江总督裕谦(1793—1841)幕,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成《圣武记》。又受林则徐(1785—1850)嘱托,据《四洲志》和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技艺,制造枪炮、轮船,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提倡办民用工业,要求改革漕运、盐法,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对后来思想界有相当影响。主张“及之而后知”,“知”从“行”中来,坚持“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抨击理学家的“心性迂谈”。诗文风格遒劲。著作另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曾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1785—1850)编成《皇朝经世文编》。今人辑有《魏源集》。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