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犹言烽火。多指边警。《汉书·匈奴传下》:“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参见“烽燧”。
❸指熟食。道家称辟谷修道为不食烟火食。王士禛《池北偶谈·啖石》:“少居劳山中,独坐数年,遂绝烟火,惟啖石为饭。”
❹亦作“焰火”。烟火剂燃烧时所发出的烟和火的总称,有时即指烟火剂本身。有平地小焰火和空中大焰火两类。一般系包扎品,内装药剂。点燃后焰火喷射,呈各种颜色,并幻成各种景象。今又称“礼花”,节日常用。始于隋唐,盛于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元夕》:“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我国旧时焰火,搭架放演,显现空中楼阁或戏曲形象。古代傀儡戏中的“药发傀儡”,传即指此。
出处:语词卷 • Y • yān • 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