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蔡元培
释义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  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而以达到“实体世界”为最终目的。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多方罗致学有所长者,实行教授治校,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被迫辞职。1927年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以美育代宗教”尤为其教育思想中的重要一条,毕生所发表的美育、美学、美术论著甚丰,并着力扶植、支持各地的美术教学、研究活动,对推动中国近现代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著作编为《蔡元培全集》等。
出处:美术卷 • 鉴藏、著述与报刊 • 人物 • 中国
蔡元培1868—1940  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庶吉士,补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失望于清廷腐败无能,弃官南返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先后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和上海南洋公学教习。1902年与蒋观云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为上海分会会长。1907年赴德留学。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末学部奏定的教育宗旨,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而以达到“实体世界”(即观念世界)为最终目的。并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是造成现世幸福的教育。世界观教育是追求实体世界的教育,美感教育则为达到实体世界之手段。此观点成为临时政府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任职期间,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1915年在法国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倡办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多方罗致学有所长者,实行教授治校,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被迫辞职,同年复任。宣传劳工神圣,主张“教育独立”,倡导“以美育代宗教”,主张发展个性、崇尚自然。1927年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又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病逝于香港。著作编为《蔡元培全集》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蔡元培1868—1940  中国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2年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4年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为上海分会会长。1907年赴德留学。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反对忠君尊孔,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而以达到“实体世界”(即观念世界)为最终目的。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美学上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认为美育可陶冶感情、养成高尚习惯,消沮人我之见和利己损人思想,使人达到“实体世界”,并把美育途径分为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著作编为《蔡元培全集》等。
蔡 元 培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中国美学史 • 人 物
蔡元培1868—1940  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2年与蒋观云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为上海分会会长。1907年赴德留学。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末学部奏定的教育宗旨,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而以达到“实体世界”(即观念世界)为最终目的。并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是造成现世幸福的教育,世界观教育是追求实体世界的教育,美感教育则为达到实体世界之手段。此观点成为临时政府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任职期间,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1915年在法国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倡办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多方罗致学有所长者,实行教授治校,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同时宣传劳工神圣,倡导“以美育代宗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被迫辞职。1927年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又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有《蔡元培全集》等。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文化 • 文化事业 • 人物与著作
蔡元培1868—1940  中国民主革命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先驱和倡导者。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为上海分会会长。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研究哲学、美学、心理学等。留德期间,曾选修冯特讲授的心理学与哲学史,并学习“心理学实验室”课程达一年半之久。1911年回国,民国初期历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17年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支持陈大齐创建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倡导将心理学的实验法应用于教育工作,重视心理学的科学实验与理论研究,对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重视民族心理的研究,主张新的教育要以儿童心理实验为基础。将美学与心理学相结合,深入研究美学与艺术心理思想。著作编为《蔡元培全集》。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人物
蔡元培1868—1940  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为上海分会会长。1907年赴德留学。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末学部奏定的教育宗旨,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而以达到“实体世界”(即观念世界)为最终目的。并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是造成现世幸福的教育,世界观教育是追求实体世界的教育,美感教育则为达到实体世界之手段。此观点成为临时政府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任职期间,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1915年在法国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倡办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多方罗致学有所长者,实行教授治校,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发祥地。同时宣传劳工神圣,倡导“以美育代宗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被迫辞职。1927年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又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病逝于香港。著作编为《蔡元培全集》。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