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词条 |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
释义 |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亦称“华南抗日纵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含今海南省)领导创建的人民抗日游击队的通称。1938年10月,日军在广东省大亚湾登陆后,中共广东省委发动群众,相继成立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两个韩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等。在远离中共中央的艰苦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开辟华南敌后战场,抗击和牵制日伪军。至抗日战争胜利时,华南抗日游击队发展到2万余人。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亦称“华南抗日纵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含今海南省)领导创建的人民抗日游击队的通称。1938年10月,日军在广东省大亚湾登陆后,中共广东省委发动群众,分别建立起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莞)宝(安)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1943年以这两支游击队为骨干编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林平(尹林平)任政委,下辖7个大队,先后创建大岭山、阳台山和以罗浮山、五岭为中心的多块抗日根据地,是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共广东省委和军委还先后组建多支抗日武装,其中主要有: 活动于粤中鹤山、高明、新会地区的广东人民游击队中区纵队;活动于珠江三角洲的珠江纵队;活动于潮汕地区的韩江纵队等。1938年底中共琼崖特委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协议,将琼崖工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第14统率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队,并多次对日伪发动攻击。1944年秋,独立队改编为广东省游击队琼崖独立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委。后纵队发展到7 700余人,先后开辟琼(山)文(昌)、美合和以白沙为中心的五指山抗日根据地(今属海南),面积占全岛二分之一,是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主力之一。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开辟华南敌后战场,抗击和牵制华南战场约二分之一的日伪军。至抗日战争胜利时,对日伪作战2 000余次,歼敌1.5万人,部队发展到2万余人,民兵达5万余人。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军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