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华夷论
释义
华夷论
华夷论  中国历史上有关汉族与周边异族关系的理论。夷是古代华夏族(即汉族)对周边异族的贬称,原多指东方民族,如《礼·王制》所载:“东方曰夷”,春秋以后演变为对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称。西周末年,戎狄之族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周朝多有侵扰,夷夏之防理论由此应运而生。孔子作《春秋》,提出“内诸夏而外夷狄”的观点,认为华夏文化优于周边地区文化。至唐代,夷夏之防的民族理论受到质疑。唐太宗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之言。唐人陈黯曰:“苟以地言,则有华夷,以教言,亦有华夷乎。夫华夷者辨在心,辨心在察其趣向。有生于中州而行戾乎礼义,是形华而心夷也。生于夷域而行合乎礼义,是形夷而心华也。”(《全唐文·陈黯撰华心》)反映了当时民族政策的主旨是用汉文化统合少数民族,进而主张天下一家。至元代郝经提出的“用夏变夷”的理论是儒家传统“华夷之辨”的应用与发展。元末、清初和清末等时期都有人用上述理论来应对“异族”的侵扰或统治。而近代史上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命题亦是华夷论之新变种。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