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鲁迅
释义
鲁迅
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用笔名“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人性的阴暗与旧礼教“吃人”的本质,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与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27年后居上海,发表大量杂文,深刻分析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领导和支持进步文学团体,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被尊为“青年导师”。毕生爱好美术,致力于收集整理汉代画像石刻,引进、介绍国外的版画、插图,并于1931年8月发起成立木刻讲习会,团结大批木刻青年,拉开嗣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序幕,被尊为“中国新兴木刻之父”。有《鲁迅全集》行世。
出处:美术卷 • 鉴藏、著述与报刊 • 人物 • 中国
鲁迅1881—1936  中国思想家、文学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赴日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试图以之改变国民精神。1907年起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人性阴暗与旧礼教“吃人”本质,奠定新文学运动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与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20年代陆续出版《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作品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政府所迫害,南下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政变后辞去中山大学教职。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其他进步文艺工作者一起同官方文人及其文学作不懈斗争。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并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1927—1935年,创作《故事新编》中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杂文深刻分析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同时领导和支持“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文学团体;主编《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有多种版本《鲁迅全集》行世。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意在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与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徬徨》等多种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26年南下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官方文人及其文学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并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1927—1935年,创作了《而已集》《二心集》等多种杂文集,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文学团体;主编《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1936年病逝于上海。有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行世。在美学思想上,早期倡“真美”,中期倡“为人生”的艺术,后期主张文艺为革命的一翼,并就“美”“丑”“崇高”“悲剧性”“喜剧性”“幽默”“讽刺”等美学范畴和审美的功利性、文艺的特征、功能以及文艺创作规律、发展规律等提出精辟而系统的理论。
鲁 迅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中国美学史 • 人 物
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7年起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人性的阴暗与旧礼教“吃人”的本质,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与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作品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政府所迫害,南下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辞去中山大学职务。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其他革命文艺工作者一起同国民党官方文人及其文学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并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1927—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这时期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文学团体;主编《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有《鲁迅全集》。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文化 • 文化事业 • 人物与著作
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官僚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7年起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课。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传统伦理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作品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政府所迫害,南下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辞去中山大学职务。1927年10月到上海,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其他革命文艺工作者一起同国民党官方文人及其文学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粉碎了反动当局的文化“围剿”;同时对革命阵营里“左”倾思想和宗派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批判。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并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这时期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文学团体;主编《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有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行世。
鲁 迅
出处:中国文学卷 • 现代文学 • 作家 作品
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7年起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人性的阴暗与旧礼教“吃人”的本质,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与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作品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政府所迫害,南下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辞去中山大学职务。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其他革命文艺工作者一起同国民党官方文人及其文学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并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1927—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这时期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文学团体;主编《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有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行世。
鲁 迅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4: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