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制度学派
释义 Zhidu Xuepɑi
制度学派(卷名:社会学)
the institutional school
  20世纪流行于美国的一个具有明显的社会学色彩的经济学流派,通常被视作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的变种。它以研究“制度”和分析“制度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主旨,强调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或结构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它不是一个严格的、内部观点统一的经济学派别。“制度学派”这个名称只能在非常宽泛的意义上使用,它只表明这个学派的成员有着共同的哲学取向,对于经济研究趋于广泛的文化探讨,以及对于美国的经济体系有相同的观察方法。
  制度学派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T.B.凡勃伦。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3个阶段:①1890~1925年,是凡勃伦为制度学派奠立基础的时期,代表人物还有J.R.康芒斯、W.C.米歇尔;②1925~1945年,是制度学派向新的理论形态过渡的阶段,其中A.贝尔、G.C.米恩斯、C.E.艾尔斯、J.M.克拉克和R.G.特格韦尔等人被认为是这个过渡的“桥梁”;③1945年以后为新制度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有J.K.加尔布雷思、K.E.鲍尔丁、R.L.海尔布罗纳、G.科姆和G.默达尔等。
  与仿照自然科学来确立自身、局限于单纯经济因素分析的正统经济学相反,制度学派更多地仿照人类学方法,把经济体系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特殊方面加以考察,更多地关注非经济因素对经济事物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制度学派不再把经济视为一个静态结构,不再把侧重于均衡分析的数量分析方法当作经济学家研究的基本方法。相反,它认为经济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进化过程;作为一种文化表现的经济体系,其结构和功能特征是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地演变发展的。制度学派所关注的是经济活动中的“质”的方面,而不是“量”的方面,它以一个进化的框架代替静态的框架;以“过程”概念去包容“均衡”的概念;以制度—结构分析取代数量分析。制度学派虽然并不把经济进化仅仅归因于科学技术,但大多以技术工艺的发展来说明经济进化的本质。它对影响经济活动的个人和群体的价值体系表现出强烈兴趣,并认为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价值在经济进化中起着主要作用。
  制度学派试图通过包括政治学、社会学在内的更为广泛的分析去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视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6: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