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军用道路
释义 junyong dɑolu
军用道路(卷名:军事)
military road
  军队在作战地区构筑、维护和利用的道路。包括新修的道路(含急造军路)和被利用的原有道路。主要供军队实施机动,输送物资、装备、兵员和后送伤病员使用。
  分类  军用道路按路线方向与战线的关系,分为纵向路和横向路;按其作用,分为主要道路和辅助道路;按其可通过的运输工具,分为轮式车辆道路、履带式车辆道路和驮载道路。根据作战需要和地形条件,通常由团以上各级合成军队,在其作战地区内,构成以纵向、横向道路干线为主体的道路网。
  筑路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军队作战地区内的原有道路,是构筑军用道路、构成各级道路网的基础。临战或战时构筑的师以下部队使用的汽车路,通常构成单车道,其直线地段的路基宽度为5.5~6米,在土质、气候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构成土路或加修、改善原有土路,必要时也可构成砾石路面或碎石路面。战役后方的军用道路干线通常构成双车道, 其直线地段的路基宽度为8~8.5米,一般铺筑砾石路面或碎石路面,有条件时也可铺筑沥青表面处治的路面。军用道路允许的最大纵坡度为8%;最小平曲线半径, 不同地形分别为20米或30米。
  筑路的基本原则和组织实施  军用道路的选线与设计,须服从作战企图和战役、战斗各阶段任务的需要,并适应军队战斗行动的特点;路线力求隐蔽,易于伪装,便于车辆疏散;路线短捷、平顺,工程作业量小。军用道路的构筑、管理和维护的主要战术要求是迅速、及时,做到随坏随修,反复抢修,保证道路畅通。构筑军用道路的工作主要有:组织实施工程侦察,进行道路的简易设计,组织土方、石方作业,构筑道路设备,铺设或改善路面,实施伪装和在路旁构筑供车辆、人员使用的临时掩蔽设施等。在组织施工时,通常按集中兵力、器材于主要道路或重要路段的原则,采用分段、多点的作业方式和快速作业方法实施。在军队机动和进攻战斗过程中,组织精干的运动保障队,编入合成军队的战斗队形实施随伴(运动)保障,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和抢修道路。
  简史  军用道路早在古代战争中就已出现。中国战国时期魏、赵、齐等各诸侯国构筑的纵横四达的大道,当时称为午道,在各诸侯国互相征讨的作战中,有些就作为军用道路,用于保障战车机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构筑的驰道,路基高而坚实,宽50步(合69米),路旁每隔3丈(约8.295米)种植松树一棵。最初修建的驰道,是供帝王出巡时马车行驶用的,后来在同匈奴的战争中,驰道被用于保障军队的作战行动。到了汉代以后,都城中也修建了驰道,以便利守城部队的调遣。秦始皇三十五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12~前210),为满足军事需要而修建的直道,从咸阳以北的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是中国古代的又一巨大军事工程。直道的建成,配合当时的长城,对于防御匈奴袭扰,巩固秦北部边境,起了重大作用。甬道是中国古代战争中构筑的两侧筑有土墙的军用道路。土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瞭望哨,便于掩护部队机动和粮秣物资的运输。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刘邦与项羽在成皋(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作战时,汉军自荥阳向敖仓修筑了甬道,用来保障军事运输,对汉军坚持成皋阵地战起了重要作用。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渭南之战中,曹操攻打马超、韩遂时,为运送积聚在河东郡(今山西夏县北)的粮草,也构筑过甬道。这条甬道是用木栅栏代替土墙。栈道是在峭壁陡崖上凿孔搭架连阁修建而成的山地军用道路。汉朝以前在潼关、孟津、三门峡地区就出现了栈道。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诸葛亮率军北攻曹魏时,曾在陕西西南褒水大石门一带的陡峻山岭地区,成功地构筑了栈道。唐乾符五年(公元878),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为保障军队由浙江向福建进军,沿途克服了山峦起伏的悬崖峭壁,开筑了一条长700里(当时的1里约等于0.56公里)的军用道路。此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它仍是浙江至福建的交通要道。
  近代中国修建的供汽车行驶的第一条军用道路──长(沙)湘(潭)公路(全长50公里),建于1913年,是当时的湖南都督谭延闿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兴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0~1954年构筑了通向世界屋脊的康藏公路(今川藏公路雅安至拉萨段),对人民解放军和平进军西藏、发展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并发展了高原地区筑路技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构筑和维护了约5000公里的军用道路,对保障战争的胜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突击抢修了数百公里的军用道路,有力地保障了作战行动,并促进了在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区快速筑路技术的发展。
  构筑军用道路在欧洲也有较早的历史。古罗马为保障军事行动构筑过兵道。公元前218年,西班牙的迦太基军统帅汉尼拔率部向意大利进军中,在阿尔卑斯山脉用火焚烧岩石,再用水、醋灭火,使岩石脆化,以重锤打击,开辟出一条行军道路,保障军队通过了山岭。这条军用道路,后来被称为“汉尼拔通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意、奥等国广筑汽车路,有效地保障了军队的调动和军事运输,其中法军构筑的军用道路达1万余公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曾构筑了自印度的利多经缅甸至中国昆明的中印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全长1730公里。路线经过崇山峻岭,跨过沼泽,穿越丛林,工程浩大,被誉为工程兵的一项突出的贡献。在战后的年代里,一些国家仍十分重视和平时期在预定战区构筑完善的道路网,以适应战备和作战需要。有的国家把战区的军用道路区分为战略道路、战役道路和战术道路,在构筑、维护和管理方面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军队组建了专门的道路部队(道路兵)作为统帅部抢修道路网的骨干力量。
  发展趋势  随着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战争参战兵力和武器弹药、物资器材的消耗量增多,军队机动频繁,对道路的依赖性将日益增大,道路保障将成为工程保障的突出任务。为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军用道路将向保障更高的行车速度、具有更大的通行能力和更好的行车条件、道路干线的直线路段可供歼击机战时起降使用、道路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更加快速的方向发展。为提高筑路作业速度,一些国家将以新型筑路机械装备军队;采用金属、塑料制品和气囊等制式路面器材以及采用化学固结的方法,提高松软、泥泞等不良地质路段的通行能力。运用交通工程学的理论和技术管理战场的交通勤务工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8: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