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叶螨科
释义 yeman ke
叶螨科(卷名:生物学)
Tetranychidae; tetranychid mites, spider mites
  蜱螨亚纲真螨目的1科。螯肢针状,位于可伸缩的针鞘内,须肢具拇爪复合体,有眼,跗节爪具粘毛的植食性螨类。中国俗称红蜘蛛,黄蜘蛛。世界已记录900余种,分隶72余属。中国已记载140余种。
  体型小,圆形或椭圆形,体长0.2~0.6毫米,大型种类可达 1毫米。有红、橙、褐、黄、绿等色。体侧有黑色斑点,前外侧各有1对眼,体壁柔软,表皮具线状、网状、颗粒状纹或褶皱。背面有成排的背毛,一般不超过16对,刚毛状、叶状或棒状。颚体包括1对须肢和口器,须肢5节,须肢跗节具6~7根刚毛。气门沟发达,位于颚体基部。各足跗节爪具粘毛,爪间突有或无粘毛。足Ⅰ、Ⅱ跗节通常具有1根感觉毛和1根触觉毛相伴而生,称为双毛结构。雌螨生殖区具褶皱,生殖孔横裂。
  叶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螨。为害棉花、粮食、果树、林木和观赏植物。棉叶螨(棉红蜘蛛)是中国十大害虫之一。二斑叶螨每分钟可以刺穿18~22个植物细胞。苹果全爪螨和山楂叶螨是中国北方果树的重要害螨,严重危害时可使果实产量减少1/3~2/3。麦岩螨遍及全国的小麦产区,为害严重时可使小麦颗粒无收。有多种棉花叶螨为害棉田,可造成减产30%以上,甚至使棉株完全枯焦。
  叶螨有单食性、 寡食性和多食性3种类型。本岛小爪螨为第一类,仅以柳杉为食,柏小爪螨为第二类,仅取食柏科植物,二斑叶螨为第三类,可为害150余种经济植物。各种叶螨的寄主也不相同:裂爪螨属有半数种类寄生于单子叶植物,而小爪螨属的很多种类则栖居于裸子植物。
  叶螨属大多栖居于叶片的下表面,而小爪螨则大多在叶片的上表面取食。
  叶螨的一生经过卵、幼螨、前期若螨、后期若螨和成螨5个阶段。幼螨具3对足,若螨和成螨具4对足。每一虫态之前有一个静止期,在此期间,螨体固定于叶片或丝网上,后足卷曲,不再取食,准备蜕皮。叶螨的生活周期短,繁殖迅速,一般数天至十数天完成1代,1年可完成数代至十数代,对作物常造成极其严重的为害。
  温度是影响叶螨种群数量消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叶螨活动的温度范围和适宜温度常随种类而不同。高温活动型的种类,如苹果爪螨,适生温度为25~28℃;低温活动型,如果苔螨,为21~24℃。多数叶螨喜好干燥的气候,相对湿度以40~70%为宜。因此,干燥而炎热的天气往往导致叶螨的猖獗。
  叶螨的繁殖方式主要是两性生殖,但也可行孤雌生殖。果苔螨等种类仅见雌螨,是产雌孤雌生殖。叶螨属等种类具雌雄二性,不但可进行有性生殖,还可进行产雄孤雌生殖,即未受精的雌螨仅产生雄性后代。
  叶螨凭借风力、流水、昆虫、鸟兽和农业机具进行传播,或是随苗木的运输而扩散。叶螨的很多种类有吐丝的习性,在营养恶化时能吐丝下垂,随风飘荡。
  叶螨科分为两个亚科──苔螨亚科(Bryobiinae)和叶螨亚科 (Tetranychinae)。苔螨亚科种类为害禾草和低矮的植物。其中,苜蓿苔螨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种类,在中国北方常与麦岩螨同时为害麦类作物。果苔螨分布于美洲、欧洲、亚洲、南非和大洋洲,是果树的重要害螨。在中国北方一年发生3~5代,在南方发生 8~10代。叶螨亚科为害所有的高等植物。比较常见的有叶螨属、全爪螨属、始叶螨属、小爪螨属和裂爪螨属,其中不少种类具有经济意义。其中,柑橘全爪螨(见图)(柑橘红蜘蛛)广泛分布于世界的柑橘产区,是柑橘生产的重要害螨,对柑橘苗木和成树均可为害,叶片受害后呈现灰白色的斑点。柏小爪螨为害柏树,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干旱年份柏树受害严重,树冠呈黄色,针叶脱落。稻裂爪螨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和泰国,为害水稻严重,吸食叶片使全叶失绿,呈现灰绿色至灰白色。被害稻株穗短粒小,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时可达30%以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