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希堂法帖(初拓本)
释义 Sanxitang Fatie (chutaben)
《三希堂法帖》(初拓本)(卷名:文物 博物馆)
  中国清代乾隆初年宫廷编刻大型丛帖的初拓本。全称《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32册,每册 1卷,托裱经折装,共1219页,纵30.3厘米,横17.6厘米。此帖为乾隆十二年(1747)梁诗正、汪由敦等奉谕编次而刻。镌刻者为宋璋等人。三希堂在故宫西路养心殿内。乾隆皇帝称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册、王献之《中秋帖》卷、王珣《伯远帖》卷为“三希”,并自书《三希堂记》,因而得名。三帖皆摹入。《石渠宝笈》是乾隆九年(1744)将内府所藏书画“详加辨白,遴其佳者,荟萃成编”的一部书画精品目录。《三希堂法帖》收入的名家法书,即从编入《石渠宝笈》的书迹中“择其尤者,编次橅勒”。帖中共收入魏晋至明末135家作品,约340件,另有题跋200 多段。现藏故宫博物院。
   


  刻帖完工在乾隆十八年(1753),曾传拓,赏赐诸臣。道光十九年 (1839) 朝廷对阅古楼及帖石进行修整,对每一帖石加刻花边。因此凡带花边的拓本,为道光后拓。帖石安嵌在北京北海阅古楼,至今完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