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图霍尔斯基,K. |
释义 | Tuhuo'ersiji 图霍尔斯基,K.(卷名:外国文学) Kurt Tucholsky (1890~1935) 德国作家、政论家。生于柏林,父亲是贸易公司经理。中学毕业后学习法律。1915年应征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编辑士兵报纸。战后任秘书、编辑。1920至1922年先后参加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1924至1929年担任《世界舞台》周刊驻巴黎记者。1929年以后以职业作家身分居住瑞典。1931年为《红色信号》的撰稿人。1933年被纳粹剥夺公民权,著作遭到查禁、焚毁。1935年在瑞典自杀。 1907至1932年,他在报刊上发表了大约2,500篇评论、杂文、诗歌、散文等作品,从人道主义、和平主义出发,嘲讽小市民习气,抨击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官僚政治,呼吁人民警惕法西斯主义势力的蔓延。作品切中时弊,倾向鲜明。他善于运用行话、方言。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传神。他是“大城市酒吧间剧场滑稽曲”的创始者之一。他的抒情诗细腻优美。他的小说《莱茵斯贝格》(1912)和《格里普斯霍尔姆宫》(1931)以幽默的笔调描写蔑视资产阶级道德的青年人的爱情,暴露了小市民的偏狭和贪婪。其他作品还有《在普鲁士壁炉旁的幻梦》(1920)、《五马力》(1928)、《蒙娜·丽莎的微笑》(1929)、《德国,德国高于一切》(1929)、《别哭,要学着笑!》(1931)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