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元代著名演员
释义 yuɑndɑi zhuming yɑnyuɑn
元代著名演员(卷名:戏曲 曲艺)
  据元末夏庭芝所撰《青楼集》记载,自元初至此书写成的至正十五年的近80年间,涌现出众多著名的杂剧演员。《青楼集》所载主要是女演员,按她们的师承与家传辈份,可分为3期:早期有珠簾秀(朱簾秀)、顺时秀(原名郭顺卿)、天然秀(本姓高)、司燕奴(一作思燕奴)、赵偏惜、平阳奴(本姓徐)等。她们的特点是戏路较宽,除平阳奴专演以绿林人物为主角的绿林杂剧外,其他演员或是驾头(以皇帝为主要角色的剧目)、闺怨、花旦等杂剧都很擅长,或是“旦末双全”。这时的杂剧表演是以唱为主,性格化的表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早期的演员中,以珠簾秀最为著名,《青楼集》说她“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元代后辈艺人尊称之为“朱娘娘”。中期有赛簾秀、燕山秀(均为珠簾秀的弟子)、朱锦绣(一作朱锦秀,赵偏惜之晚辈)、荆坚坚(小顺时秀)、李娇儿(小天然)、张奔儿(与李娇儿齐名)、天锡秀、顾山山、米里哈(回回旦色)等。这一时期,有些演员仍能“旦末双全”(如燕山秀、朱锦绣),多数演员的戏路已转向专精,如米里哈“专工贴旦杂剧”,荆坚坚“工于花旦杂剧”,天锡秀则“善绿林杂剧”;同是擅演花旦杂剧的李娇儿和张奔儿,也各有特色,时人称李娇儿为“风流旦”,称张奔儿为“温柔旦”。后期有天生秀(天锡秀之女)、西夏秀(赵真真之女)、李真童(张奔儿之女)、童童(李芝仪之女)、簾前秀、李定奴等。这些演员多出身于梨园世家,成名较早,如李真童“十余岁,即名动江浙”。元代南北统一后,随着宋元南戏与北杂剧的交流,出现了如芙蓉秀等既演南戏也演杂剧的演员。很多杂剧演员也由早期“驰名京师”,进而驰名金陵、江淮、两湖等地。元代杂剧男演员的记载甚少。据元末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条:“教坊色长魏、武、刘三人鼎新编辑。魏长于念诵,武长于筋斗,刘长于科泛,至今乐人皆宗之,”一般认为刘即刘耍和。刘耍和的女婿花李郎和红字李二都是元代的杂剧演员兼剧作家。《青楼集》提到的杂剧男演员有:王元俏、侯耍俏、樊孛阑奚(兼擅院本)、帽儿王、马二(又名黑驹头);末泥色任国恩、安太平;玳瑁敛(脸)、象牛(牙)头,“皆副净色,浙西驰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