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释义 Zhongguo Wenzi Gɑige Weiyuɑnhui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卷名:语言 文字)
Committee for Language Reform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文字改革机构。直属国务院,成立于1954年12月。成立时有委员23人:丁西林、王力、朱学范、吴玉章 、吕叔湘 、邵力子、季羡林、林汉达、胡乔木、胡愈之、马叙伦、韦悫、陆志韦、傅懋、叶恭绰、叶圣陶、叶籁士、董纯才、赵平生、黎锦熙、聂绀弩、魏建功、罗常培。吴玉章为主任委员;胡愈之为副主任委员,韦悫、丁西林、叶恭绰为常务委员;叶籁士为秘书长。1959年,国务院任命胡愈之、韦悫、丁西林、叶籁士为副主任。1980年 3月,由于不少委员去世,又增补委员10人:马大猷、王竹溪、朱德熙、陈翰伯、张友渔、张志公、周有光、钱伟长、倪海曙、曾世英。由董纯才为主任委员,胡愈之 、张友渔 、吕叔湘、王力、叶籁士为副主任委员,倪海曙为秘书长。1983年7 月增补倪海曙、唐守愚为副主任委员、唐守愚兼秘书长。1984年 8月,又改由刘导生为主任委员,陈原、陈章太、王均为副主任委员,胡愈之、吕叔湘、王力、叶籁士、倪海曙、唐守愚、周有光为顾问。1985年12月16日,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三十年中,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执行当前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和整理汉字 ,推广普通话, 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做了大量工作,特别在头10年,做的工作最多。在汉字简化和整理工作方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56);编印《简化字总表》(1964);与文化部联合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并以常用汉字代替生僻地名35处;又与文化部联合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4)。在推广普通话方面:与教育部、语言研究所联合举办普通话语音研究班9期(1959~1961);与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召开全国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四届;与语言研究所合作成立普通话审音委员会 (1956),审议异读词1800多条和地名读音190多个,编成《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在推行汉语拼音方面: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起,全国小学开始教汉语拼音。在山西等省市开展注音识字,利用汉语拼音帮助扫除文盲,并在山西万荣县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中共中央为此于1960年 9月发出《关于推广注音识字的指示》。此外在少数民族创造文字和少数民族及外国人学习汉语等方面,汉语拼音方案也发挥了作用。在头10年中,文改会所属文字改革出版社编辑出版了 600多种文改书刊,其中包括大量注音读物。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工作遭到严重的破坏。以后逐步恢复。主要做了下列各项工作:利用计算机对《辞海》所收16000多字进行了汉字结构及其构成成分的分析统计。利用计算机对1977~1982年间的汉字使用情况进行了频度统计。利用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抽样统计了10个省市的姓氏人名用字。对福建、广东、广西地名生僻字进行了调查,并编制这3个省区的地名生僻字表。 对《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作了修订。使汉语拼音方案获得国际公认,由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和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分别决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中国地名和在文献工作中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利用汉语拼音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即“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发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在上海、广东、湖北、吉林、河南等省市成立省市一级的文字改革委员会。另有一些省成立文字改革办公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4: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