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丁村遗址
释义 Dingcun yizhi
丁村遗址(卷名:文物 博物馆)
Dingcun Site
  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群。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1953年发现,195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室、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调查发掘,在史村至柴庄段汾河东岸第Ⅲ级阶地底部砂砾层中,发现属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器地点11处,出土2000余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及 3枚人类牙齿化石。1976年以来,对丁村遗址进行多次调查和发掘,在丁村附近汾河两岸发现了多处早、中、晚期的文化地点。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成立丁村文化工作站,负责遗址的保护工作。
  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发现于解村西沟等地点的红色土相夹的砂或砂砾石层中,石制品多以角页岩为原料,其类型有石核、石片、三棱大尖状器、大尖状器、小尖状器、刮削器、砍斫器、石球等。从石制品的打制特点和石器类型看,它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丁村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并可作为匼河文化和丁村文化之间连接的一环。
  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存  1954年在丁村一带汾河东岸第Ⅲ级阶地黄土底部砂砾层发现石器地点11处,出土的丁村人牙齿化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均含于黄土底部砂砾层中,石器性质与早期相似,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28种,如德永氏象、印度象、水牛、河套大角鹿等,表明其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
       


  在54∶100地点发现的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属同一个体,年龄大约十二、三岁。其形态介于北京人和现代人之间。1976年又在此发现一块幼儿顶骨化石,性质与牙齿的性质相符,均属早期智人。
  1976年以来,在汾河西岸的丁家沟(地点编号76006)、吉家沟(76007)、门峪沟(76008)等地点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与汾河东岸丁村文化性质和时代相同的大量石制品及动物化石,大大丰富了丁村文化的内涵。三棱大尖状器是丁村文化中最富特色的器物。因首次发现于丁村遗址,故又称丁村尖状器,是丁村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是西侯度文化、蓝田文化、匼河文化、丁村文化之间的传统纽带。
  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7701地点位于柴寺村丁家沟口南北长 300米的汾河岸边。石制品出土于含河蚌砾石层中,共存的脊椎动物化石种类有马、鹿、牛、羊、獾、河狸等。经碳14测定年代距今 26400年。
  石制品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角页岩为原料,直接打制的粗大石器,一类则是以燧石为主要原料的典型细石器。粗大石器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斫器、石球等类型。从打制方法和类型看,粗大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丁村文化似保持着一定的继承关系。细石器中有锥状石核、楔状石核、细石叶以及石核式刮削器、圆头刮削器、圆底石镞、斜边雕刻器、微型尖状器、琢背小刀等,均与下川遗址的细石器极为相似,但时代比下川稍早。
      


  丁村遗址群分布区域广,内涵丰富,时代跨度大,由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组成,对建立中国的旧石器文化序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裴文中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北京,195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