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噎膈
释义 yege
噎膈(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dysphagia
  以饮食吞咽困难、梗阻,甚至纳而复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科病证。噎,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胸膈阻塞,饮食不下。噎可单独出现,但多为膈的前驱症状,故常以噎膈并称。
  《素问》称作隔、鬲、膈中、鬲咽,认为是“暴忧之病”。隋代《诸病源候论》将噎分为气、忧、食、劳、思五噎,认为皆由阴阳不和,二焦隔绝,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宋代《济生方》指出此病与寒温失宜、饮食乖度有关。明代《景岳全书》则认为此病系因酒色过度所致,并指出“少年少见此证”,对病因的认识有所发展。对于噎膈的病理,元代朱丹溪《局方发挥》强调热结津血亏耗,明代《景岳全书》则认为以阳气衰弱为主。噎膈作为一个症状,可见于西医学中的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道憩室、食道炎等疾病,这些疾病出现噎膈时,均可参考此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噎膈多因长期忧思郁怒和酒食所伤而致。忧思则气结,津液不得输布,聚而为痰,痰气交阻食道,于是渐生噎膈;郁怒伤肝,气郁则血行不畅,久之积而成瘀,痰瘀互结,阻塞胃口,则食不得下;嗜酒无度,或恣食辛燥,致使热蕴于中,灼津为痰,痰热内蓄,津伤血燥,瘀阻食道或胃口,食不得下,而成噎膈。
  辨治 噎膈的辨证应察其标本虚实,初起以标实为主,须分清气、血、痰的主次;后期以本虚为主,应辨别阴津枯竭和气虚阳微的不同。其治疗当权衡虚实的程度,与气、血、痰郁结之微甚。初期重在治标,宜理气、消瘀、化痰、降火为主;后期重在治本,宜滋阴润燥或补气温中为法。
  临床常见证型有:①痰气交阻。证见吞咽梗阻,胸膈痞闷,情志舒畅时可稍减轻,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开郁、化痰润燥,用启膈散为主方。②津亏热结。证见吞咽梗涩而痛,固体食物难入,汤水可下,形体逐渐消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质干红,或带裂纹,脉弦细数。治宜滋养胃阴,用五汁安中饮。③瘀血内结。证见胸膈疼痛,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甚至水饮难下,大便坚如羊屎,或吐出物如赤豆汁,面色晦滞,形体更为消瘦,舌红少津,或带青紫,脉细涩。治宜滋阴养血、破结行瘀,用通幽汤为主方。④气虚阳微。证见水饮难下,泛吐清涎黏痰,面色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面浮足肿,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细无力。治宜温补脾肾,温脾用补气运脾汤,温肾用右归丸。噎膈至脾肾俱败阶段,一般宜先进温脾益气之剂,以救后天生化之源,待能稍进饮食与药物,再予暖脾温肾之方,汤丸并进,或两方交替服用。
  此病在初起仅有吞咽时梗塞不顺,全身症状不明显时,病情较轻;若吞咽梗阻逐渐加重,甚则滴水难入,或食入即吐,形体消瘦,则病情严重,倘继续发展,完全不能进食,形体羸瘦日甚,或伴见肢体浮肿者,则多属不治。
  噎膈的预防,饮食上要注意不吃过烫过硬过粗的食物,忌饮烈性酒,多吃新鲜蔬菜。保持精神愉快亦属重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