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澄
释义 Wu Cheng
吴澄(1249~1333)(卷名:哲学)

  中国元代哲学家。字幼清,学者称草庐先生,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15岁时,厌科举,用心儒学。19岁作《道统》篇,以继承朱熹之后的道统自命。以后校定五经,授徒讲学。38岁以后,历任元朝江西儒学副提举、国子司业、翰林学士、国史院编修、太中大夫等官职。但多“旋进旋退”,时间不长,究心于理学,被称为“经学之师”。卒后,谥文正,封临川郡公。
  吴澄著有《五经纂言》,其中《易纂言》比较重要。清乾隆五十一年,万璜将其遗著汇编为《草庐吴文正公全集》,刻行于世。其中,《原理》、《答问》、《杂识》等篇有较多的哲学思想。
  吴澄认为,天地、日月和人物的形成,本于“一气”。“一气”即清浊未分的“混元太一”。但太一之上,又有太极,太极是无形无象、无增无减、寂然不动的绝对体,是“至尊至贵无以加者”,是宇宙本原。太极在阴阳中,含动静之理,主宰“太一”之气,化生二气五行以至天地万物。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矛盾和运动。但这一运动不是发展,而是“完全周足”的循环,矛盾最终归结于绝对的“一”。
  吴澄的著作中还有以象数学论说自然万物、道德性命的内容。
  吴澄认为,太极本是“全体自然”,称为“天”、“理”;它“付与万物”,又称为“命”;“物受以生”,又称为“性”;它“具于心”,又称为“仁”,因此理、心、性本来为一。在此基础上,他认为要体悟天理,当以“尊德性”为本,要从自己“身上实学”,反求于己,因为人心本具善端,天理具足。这些思想表现了调和朱熹、陆九渊学说的倾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