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今谚
释义 Gujinyɑn
《古今谚》(卷名:中国文学)
  古代谚语集。明代杨慎编纂。杨慎,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著述甚丰,善诗文散曲,重视民间文学。除《古今谚》外,还辑有《古今风谣》2卷。
  《古今谚》共 1卷。成书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四)称,此书是编者在被贬期间,久居戍所,借编录以遣岁月之作,其孙杨宗吾误刻问世。清代李调元在《古今谚》、《古今风谣》序中,对于此书的编纂也有类似说法,指出是升庵在云南时,从诸书中进行采集,用以娱目遣怀的。
  《古今谚》收古代诸家典籍及名人所传引的古谚古语 260余则,另有地方谚语40余则。其编纂特点是:①古谚古语大体按历史顺序排列。如黄帝谚、夏谚、周谚、春秋战国谚、汉时谚等。有些谚语古籍所载年代不清,则以“古谚”、“古语”、“古言”称之。如“《列子·杨朱篇》引古语:‘生相怜,死相捐’”,“晋伯宗引古言:‘虽鞭之长,不及马腹’”等。②所辑时谚,注意到地区的不同,单独列有“吴谚、楚谚、蜀谚、滇谚”一项。这些地方谚语大多为农谚或气象谚语。如吴谚:“早霞红丢丢,晌午雨浏浏;晚了红丢丢,早晨大日头”等。③一般从文学角度着眼,使所选谚语多富形象性。如“猛虎不处卑势,劲鹰不立垂枝”,“井水无大鱼,新林无长木”等。对古谚古语,也注意到它的文学性。如“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等。编者认为谚语自然成诗,并有文理。他指出:“田夫之谚,而契周公之诗,信乎六律之音,出于天籁。”“夫文辞鄙俚莫过于谚,而圣贤诗书采以为谈。”杨慎在书中“谚语有文理”项下,除承认谚语为自然之诗外,还特别附有古人诗词中引用谚语的例子。如:“月如弯弓,少雨多风;月如仰瓦,不求自下”,罗景纶诗用之;“朝霞不出市,暮霞走千里”,范石湖诗用之;“乾星照湿土,来日依旧雨”,王建诗用之,等等。此外,还有苏东坡、梅圣俞等运用谚语作诗的例子。
  杨慎还指出“谚者,直语也。廛路浅言,有质无华”,及“谚,俗之善语也”等,并对大多数的谚语加了注释。或考订、或释义、或参证、或注音。如“百足之虫,三断不蹶”注:“《墨子》亦引此,‘百足’作‘冯功’。‘冯功’,虫名。蹶,一作僵。”;“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注:“言多资之易为工也”等等。
  《古今谚》由于编纂者用以自遣,所辑谚语数量有限,不够完全,编排也不够严谨和缜密。前后体例也不甚一致。清人杜文澜、刘毓崧等曾有评论。清代史梦兰又辑有《古今谚》拾遗6卷,补其缺如。
  《古今谚》曾收入《函海》和《艺海珠尘》。1936年,商务印书馆,曾据《艺海珠尘》本与《古今风谣》、《粤风》合印,名为《古今风谣及其他二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