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华夷译语
释义 Huɑyi yiyu
华夷译语(卷名:语言 文字)
  中国明清两代会同馆和四夷馆( 清初改为四译馆)编纂的多种语言与汉语对译的辞书的总称。语种主要有蒙古、女直(女真)、高昌(畏兀儿)、达达(鞑靼)、西番(藏)、河西(唐古特)、倮(彝)、僮(壮)、八百、百夷(傣)、南掌(老挝)、占城、真腊(柬埔寨)、安南(越南)、日本、琉球、朝鲜、暹罗、缅甸、苏禄(菲律宾)、爪哇、苏门答腊、满喇加、回回(波斯)、西天(梵),以及英、法、德、意、拉丁、葡萄牙等。译语一般是词汇(杂字)对译,少数附有公文(来文)的对译。杂字分门排列,从11~20门,收词多在500~2000之间,每个词下列有汉字记音、汉义、原字(民族文字)三项(或前两项)。
  国外学者一般依时代先后对译语加以分类。1930年日本石田幹之助分为3种:甲种为明代火原诘用汉字记写蒙古语的《华夷译语》(见图);乙种为四夷馆本,收杂字和来文,有原字;丙种为会同馆本,仅收汉字注音的杂字,没有来文和原字;1948年法国伯希和增补丁种,即故宫所藏的42种本,仅收杂字,大都有原字。


  从语文学观点看,中国学者认为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有原字的,包括乙种及丁种的绝大部分;第二类无原字的,包括甲、丙两种及丁种的琉球馆译语。有原字的通常比无原字的学术价值大一些。因为用原字注音较确切,从所附来文中也可看出语法的梗概。第二类中有的由于成书较早,保存了一部分古语的面貌,如朝鲜馆、琉球馆的译语,价值较高。这些译语多数保留了较早的拼写形式和语音面貌,因此对拟定古音有一定价值。当然,第一类也有不同情况。以暹罗馆的两种译语为例:一为明抄本,一为故宫本(《暹罗番书》),依理明抄本应优于故宫本,但明抄本完全依据当时口语,而且(l)和(r)不分,明显系汉族译字生所记,而故宫本则系该国有素养的人所作,保存了许多古读痕迹,远胜于明抄本。(见彩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2: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