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
释义 | Zhongguo zibenzhuyi mengyɑ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卷名:经济学) bud of capitalism in China 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的初始形态。中国学者对本题的研究主要是从 20世纪 50年代中期开始的,近年来仍盛。 产生和发展 由于学者们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及其存在的条件有不同的理解,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也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出现于北宋,也有人上溯至唐,以至更早。多数学者是把它作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过程,或其起点,认为它产生于明中叶,到清中叶有了发展。 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考察,一般是从生产力水平、产品的商品性、自由雇佣劳动的规模等几方面进行的。但因史料多简略,学者在考证、解释上有不同见解,因而对萌芽经济实体的确认互有参差。比较严谨的看法,认为明中叶,在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广东佛山的冶铁、锻铁业中,已见多少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到清中叶,继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有:江南一些地区的丝织业,陕西南部的冶铁、锻铁和木材采伐业,云南的铜矿业,山东博山和北京西部的煤矿业,四川的井盐业,山西河东的池盐业,江西景德镇和广东石湾的制瓷业,一些地方的制茶、制烟、蔗糖、榨油等农产品加工业,一些地方的染坊、踹坊、纸坊和木版印刷业,上海的沙船运输业等,共约20个行业。又是指这些行业的部分业户,如景德镇制瓷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只是制坯户中的少数大户,而窑户中未见。不过,这是根据史料考察的结果,尚未发现直接史料的行业和地区,不能断定其必无萌芽。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也是产值和商品值最大的棉纺织手工业,仍属农家副业,没有资本主义萌芽,则可肯定。 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学者中意见更不一致。比较严谨的看法是:在明代尚只见端倪;到清中叶略可观察到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些事例,主要是经营经济作物和玉米的业户,又多是在新垦区和山区。 形式和规模 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形式是工场手工业。最具规模的是四川的井盐业。该业在宋代卓筒井基础上,改革凿井、造井、汲卤技术,创造管道运输系统,利用天然气作能源,达到传统手工业可能有的技术水平。一套井灶约雇有固定工人 100人。富荣盐场的王三畏堂有固定工1200余人,李四友堂三大灶有固定工 500余人,大约是当时最大的工场手工业了。云南铜矿虽规模颇大,但采硐尖分包制度,在一个资本指挥下的工人并不多。煤窑亦然。其他矿多露天挖掘,史料常记百千以至万人,大约多是商人资本支配下的个体生产者或农民,非工资劳动者。若冶铁业,一个大炉所需固定工不过50人。制造业的工场手工业一般规模不大,多者不过二三十人。又史料所记常将业主及家属劳动包括在内,故不足10人者尚难确定其资本主义性质。萌芽中的工场手工业,场内分工不发达。有的工序虽多,但常一人兼作。有的则场外分工甚细,各户互相协作,工场手工业内部却没有什么分工。 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常见有商人雇工生产,与工场手工业相仿,但其经营资本尚未从商业资本中独立出来。陕西南部的圆木厂、枋板厂规模较大,但亦属木商附设的加工厂,非独立经营。 包买商形式仅在清代的丝织业中见到,规模颇大。其余如制钉、制针和烧釉上彩的红炉业中也有一些,但只是锻铁、制瓷业中工场手工业的附属物。 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有富裕农民或富裕佃农雇工经营商品性生产、地主雇工经营商品性生产和商人租地经营农业三种形式,其中以佃农雇工经营的事例较多。雇工(折合长工)一般只三四人,多的达10人左右。地主有雇工数十人者,但其中多系供贵族大家庭消费用的庄田,非商品性生产。 作用和后果 以明中叶即15世纪来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并不太迟。但其发展缓慢,直到19世纪鸦片战争前,仍只是稀疏地存在,未能象西欧那样导致一个工场手工业时代,在农业中更属微不足道。它发展缓慢的原因,和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性的原因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这项研究成为近年来中国史学界十分重视的课题。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又常是作为20世纪初国内外流行的“外铄论”的对立面提出的,该种理论认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只是由于外在力量或由外国移植而来。因而这项研究有利于澄清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过程,以及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转化中的有关问题,诸如租佃关系的演变、市场的适应性、货币资本的积累、行会的作用等。学者们在研究中对这些问题都有探讨。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还很微弱。但在长期发展中它毕竟已建立了一种新的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制度。以至战后外国资本侵入中国时,它所面临的不是象它在某些殖民地所遇到的那样一块“反抗资本迁入”的处女地,而是可以找到现成的雇佣劳动者包括技艺高超的熟练工人和女工,以及相应的市场。事实上,第一家外资工厂就是在原来中国的工场手工业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一家洋务派的军工厂也是这样。民族资本工厂中,从工场手工业发展起来的就更多,在矿业中尤其多。 原来作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形式的工场手工业,在鸦片战争后发展日益迅速,到20世纪初期,所有重要手工行业,包括棉纺织业,都已有了工场手工业户。工场手工业的产值大约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5%。包买商形式也是在战后有较大发展。农业中,经营地主是在战后才见显著,而富农增长更快,已形成一个阶层。不过,这时中国已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已不再称为资本主义萌芽了。但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它们在鸦片战争后的发展,仍是萌芽的继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