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唇口目
释义 chunkou mu
唇口目(卷名:生物学)
Cheilostomata
  裸唇纲的 1目。是现生苔藓动物门中群体形状变化较大、个虫形态高度分化并且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群。唇口目自个虫与初虫异形。个虫一般呈箱形,通常具刺,体壁钙化。室口常位于前面的末端,由特殊的铰合构造──口盖关闭。全世界约90科700属,其中55%为现生属。中国已发现现生种约700种。
  形态结构  苔藓动物中几乎所有的群体类型都可以在唇口类中见到。唇口类大多数群体都属被覆型,少数为直立的叶状、鹿角状、牡丹花状。群体多半为单层皮壳状,也有的为双层或多层;多层群体因个虫重叠而呈块状、粒状、棒状、树干状、珊瑚状等。群体以水平出芽和垂直出芽两种方式形成,水平出芽产生自个虫,垂直出芽产生异个虫。使触手冠外翻的机制或是借助于前膜,或是由特殊的水压调节装置──调整囊来实现。胚胎在特殊的育卵室内或体腔内保育。
  唇口类个虫体壁的钙化程度因种类而异。无囊亚目个虫钙化弱,其前区的全部或大部为膜质(前膜)。有时前膜的始端和侧缘被细狭的钙化前壁所覆盖。钙化而裸露的前壁称为裸壁,从始端和两侧延伸到前膜下面的钙化前壁,称为隐壁。某些比较进化的无囊类隐壁高度发达,几乎充满膜下孔。筛壁亚目的前膜完全被钙化的侧刺愈合而成的前盔所盖没,但前盔上的肋间孔仍能使水流通过。有囊亚目大多数种类的前壁完全钙化,该亚目的成员或者前膜本身被钙化,或者前膜底下的隐壁被钙化,阻碍前膜的水压调节功能,从而发育出特殊的水压调节器官──调整囊。
  无囊类和筛壁类的室口都很简单,大多数均呈半圆形,室口纯为触手冠的通道。有囊类的室口形状不一,有圆形、卵圆形、钟形、锁孔形和“D”字形等。除室口呈“D”字形种类的调整囊有特殊的囊孔外,其余种类的室口始端部分(窦或后叶)为调整囊的通道,末端部分为触手冠的通道。唇口类每一个虫都借胃绪和神经系与其相邻个虫相联系。
  多态现象  唇口类个虫有 7种类型:①不育或受孕的自个虫;②雄个虫;③雌个虫;④鸟头体;⑤振鞭体;⑥空个虫;⑦卵室或育卵室。鸟头体和振鞭体是唇口类所特有的异个虫。有人认为前者是具捕获功能的变态个虫,而后者则是用于清扫群体表面或(至少)用于支持群体而特化的另一类变态个虫。鸟头体的形态变化极大,有的与自个虫的形状和大小相近;有的极微小,具有高度特化的结构。较大的鸟头体在群体个虫行列中取代自个虫的位置,称为代位鸟头体;大多数鸟头体较小,附着在个虫某一位置上,称为附属性鸟头体。通常同一个虫上可着生不同形状而位置多变的附属性鸟头体。最典型的鸟头体是有柄鸟头体,它是一种基部有柄,形如鸟头、可以活动的特化个虫。所有其他的鸟头体都属于无柄鸟头体。
  生活习性  唇口类几乎遍及整个海洋,甚至泥质海底也有它们的代表。某些直立或被覆性群体附着于海藻基部及其叶状体上,而被覆性种类则大多数附着在岩石、砾石和贝壳上。双壳贝类死壳是唇口类适宜的附着基,通常附着在内面。唇口类幼虫背光性强,喜附着在阴面。扇贝类的壳表具肋,因而附着群体较多。唇口类对海草和大型海藻的选择性十分明显。在一片昆布叶状体或大叶藻叶片上常可附着10余种数十个群体。蜃口类从潮间带至水深8030米的深海海底都有分布。
  分类  唇口类最早出现于中生代,根据个虫前壁钙化特征和水压调节机制的不同,现分为 3个亚目:无囊亚目(Anasca)、筛壁亚目(Cribrimorpha)和有囊亚目(Ascophora)。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