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克罗齐,B. |
释义 | Keluoqi 克罗齐,B.(卷名:哲学) Benedetto Croce (1866~1952) 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1866年 2月25日生于阿圭拉省佩斯卡塞洛里。在罗马大学学习时期,受A.拉布里奥拉的影响,研究过马克思主义,但很快就离开了马克思主义,而成为它的反对者。他的世界观是在那不勒斯黑格尔学派的影响下形成的。1903~1923年,与意大利另一位新黑格尔主义的著名人物G.金蒂莱共同编辑《评论》杂志。1904年起,担任巴里出版家拉泰尔扎的编辑顾问。通过这两个渠道,他对意大利文化界发生了很大影响,在克服意大利哲学界占支配地位的实证主义的斗争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他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著名代表。1910年当选为参议员。1920~1921年任焦利蒂政府教育部长。1925年发表反对金蒂莱的《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抗议书,随即退出政界。在B.墨索里尼当政和德国占领时期,他在自己的著述中坚持反法西斯立场;1943~1947年领导他所重新创建的自由党, 并于1944年短期担任过部长。 1952年11月20日在那不勒斯逝世。主要哲学著作有《精神哲学》(4卷,1927~1932)和《哲学论丛》(14卷, 1922~1952)。1959和1982年,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了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和《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克罗齐称他的哲学为精神哲学。其主要论点为:决不存在什么似乎不属于精神表现的东西;精神是以不断交替的形式发展的,单纯的自然对精神来说决不存在;除了精神,就没有任何其他现实东西,除了精神哲学,就没有任何其他哲学;只有精神科学才具有价值和意义,精神哲学的完成就是历史哲学,真正的自然科学是不存在的。 克罗齐把精神分为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它们按圆圈方式彼此衔接起来。前者以直觉(艺术)与理智(逻辑)为其从属形态,后者以经济和伦理为其从属形态。他用概念的统一与差别的形而上学原则代替G.W.F.黑格尔的矛盾发展原理,把这些形态联结为一个与美、真、功利和道德相对应的阶梯式序列。他认为,美是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它以自发的直觉把握具体东西。第二阶段是理智,它以直觉为前提,以逻辑形式把握普遍东西,自觉地形成狭义的认识。与理论活动相对应,作为实践活动的第一形态的经济以追求个别东西,即功利为目的,作为实践活动的第二形态的伦理以把握普遍东西,即精神为宗旨。正象在理论活动中存在着无概念的直觉,而决不存在无直觉的理智一样,在实践活动中虽然存在着无道德的经济行为,但决不存在无经济意义的道德行为。在克罗齐看来,精神的这种阶梯结构揭示了作为各种精神变化形式的历史的系统,因此,哲学的顶点就在于对那体现普遍精神并日趋完善的历史作历史编纂学的研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