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伏尔泰
释义 Fu’ertai
伏尔泰(卷名:外国历史)
Voltaire (1694~1778)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原名弗朗索瓦·马里·阿鲁埃。1694年11月21日生于巴黎一中产阶级家庭。1704~1717年在耶稣会创办的路易大王中学读书,毕业后从事文学写作,曾用讽刺诗抨击封建专横统治,因触犯王室贵族两次入巴士底狱。1718年发表第 1部悲剧《奥狄浦斯王》一举成名,从此用伏尔泰笔名。1726~1729年旅居英国,结交上层文人和政治家,考察政治制度,深受I.牛顿、J.洛克的科学、哲学思想影响。回国后宣传英国社会制度与自由思想,1734年他的《哲学书简》曾被取缔焚毁,于是远离巴黎,在锡雷村居住15年,潜心著述。40年代起受到朝廷重视。1745年被委任法兰西史官,1746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都同他通信论学。1750年应腓特烈二世邀请在柏林居住 3年,后因意见不合而决裂。最后20年定居法国、瑞士边境费内庄园,从事写作和创办学校,还开垦荒地,建立手表工场,替受宗教迫害的C.卡拉,P.P.西尔旺等诉讼平冤,揭露天主教会黑暗残酷,号召粉碎这种无耻罪恶。他编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J.梅利埃的《遗书》,主张改造法庭、建立陪审制度,禁止任意逮捕,废除酷刑。
  伏尔泰具有多方面兴趣与才能,著作范围涉及自然科学、哲学、历史、戏剧、诗歌(全集达52卷),擅长于哲理小说与讽刺短文,主要著作有《老实人》(1759)、《哲学词典》(1764)。《路易十四时代》(1751)和《风俗论》(1756)两书都有专章论述中国历史文化,推崇儒家伦理道德与理性主义。他还为D.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撰文。
  伏尔泰思想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既反对特权等级,又主张保留君主制;既宣扬自由主义,又害怕人民革命;既反对宗教迷信,又强调宗教的必要性。1778年2月回到阔别28年之久的巴黎,受到热烈欢迎,人们称他为“卡拉的救星”。伏尔泰于同年5月30日病逝。1791年7月法国制宪议会将他的遗骸隆重迁至先贤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