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土耳其 |
释义 | Tu’erqi 土耳其(卷名:世界地理) Turkey/Türkiye 亚洲西部人口最多的国家。地跨欧亚两洲,领土97%位于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上。东和东南分别与苏联、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为邻,北、西、南3面分别濒临黑海、爱琴海和地中海。领土3%在欧洲巴尔干岛东隅,与保加利亚和希腊接壤。介于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的黑海海峡是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的咽喉,国际通航重要水道之一。又是亚欧铁路和公路的衔接点,有欧亚陆桥之称,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面积780576平方公里,人口4826.5万(1984),首都安卡拉。 自然条件 地形 地势东高西低,高原和山地占全国总面积80%以上,仅沿海分布有狭窄而不连续的低平原。小亚细亚半岛东西长约1 0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面积52.5万平方公里。半岛主体为安纳托利亚高原,南、北、东 3面被第三纪褶皱山脉环绕。高原中部起伏不平,海拔800~1 200米,夹有陷落盆地和平原;南部多湖泊、沼泽和泥滩。高原北侧沿黑海岸自西向东横亘着克尔奥卢山脉和北阿纳多卢山脉,总称庞廷山脉,海拔2000~2500米,愈东愈高峻,北坡呈阶梯状下降,山间有深切谷地和陷落盆地,山海之间大部分为狭窄的平原,少数河口有略宽的三角洲。注入黑海的河流,除克孜勒河(全国最长河流,长1150公里)和耶希尔河外,大多短小,水流湍急,不利航行。高原南侧为托罗斯山脉,海拔多在2000~3000米,高峰在3000米以上,山壁完整,个别陡峭山段逼近海岸,成为沿海和内陆之间交通障碍。沿海低地以安塔利亚平原、塞伊汉河与杰伊汉河下游三角洲较重要。托罗斯山脉东南,是一片广阔而又起伏的高原,为阿拉伯台地延伸部分,海拔600~800米,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源地。 安纳托利亚高原南、北两侧山地向东汇合为亚美尼亚高原,高原大部为3000~4000米,地势高峻,多高山深谷,也有熔岩广布的高原和适于耕作的盆地。阿拉斯河谷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宽阔高平原。接近东部边境的大阿勒山是一古火山锥,海拔5165米,是全国最高峰,峰顶终年积雪。由火山熔岩堵塞河谷形成的凡湖,为咸水湖,面积3760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湖泊,湖面海拔1600多米,为世界高湖之一。湖区附近曾是古代亚美尼亚文化中心。安纳托利亚高原以西,山脉向西延伸,与爱琴海海岸直交。近海一带低山与陷落谷地相间分布,河流沿地堑流入爱琴海,是内陆通往沿海的通道。马尔马拉海的东侧和西侧多为低地或平原,是土耳其重要农业区之一。 土耳其欧洲部分领土,主要是梅里奇河及其支流穿过的东色雷斯盆地,内部为起伏平缓的草原,黑海沿岸有伊斯特兰贾山,盆地以南是丘陵。 气候 绝大部分属地中海型气候,从沿海向内陆高原逐渐过渡为亚热带半干旱草原气候,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爱琴海沿岸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和多雨,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左右,最热月(7、8月)27~30℃,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沿海向风山坡雨量高于1000毫米,生长着常绿地中海型植物,以橄榄树为最普遍。山地植物呈垂直地带分布。黑海沿岸气候温和湿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10℃,最热月(8月)20~25℃;降水较多,沿海西段年降水量700毫米,东段达2 000毫米以上,为全国降水最多地区。内陆高原受周围山脉阻挡,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大部分地区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无霜期240天以上,东部山地有时出现-30℃低温;夏季干旱炎热,7月平均气温25℃左右,有些地区超过30℃;年降水量200~600毫米,也属冬雨型,夏季干旱,呈草原景观,山地降水较多,多针叶林。 自然资源 矿藏丰富,铬、汞、锑、硼、重晶石等储量均居世界前列。铬矿储量6000多万吨,仅次于苏联,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还有煤、铁、铜、铅、锌、锰等。森林面积约20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26%。凡湖盛产鱼和盐。 居民和发展简史 全国人口85%是土耳其人,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库尔德人(约300万)和阿拉伯人 (约27万),前者分布在高原东部,后者生活在高原南部。此外,还有些亚美尼亚人和希腊人。98%信奉伊斯兰教,其中大多数属逊尼派。土耳其语为国语。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62人,西北部、西部和东南部伊斯肯德伦湾周围地区最稠密。高原内部、特别是东南部人口稀疏,每平方公里仅10人左右。城市人口约占全国人口44%(1982),城市多分布在海峡两岸。以小城市居多数,中等城市是伊兹密尔、阿达纳和布尔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只有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 中国史称土耳其为突厥。奥斯曼土耳其人是西突厥的一支,早期居住在中亚一带,12世纪迁至小亚细亚,依附于塞尔杜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并接受伊斯兰教。14 世纪建立奥斯曼帝国。 16世纪版图扩及欧、亚、非,16世纪末开始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领土只剩小亚细亚中部、东部和黑海沿岸地区。1919年,凯末尔领导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击退外国侵略,1923年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同年,《洛桑条约》确定土耳其现今的边界。 经济地理 原为落后的农业国。共和国建立后,实行“国家主义”,采取以国家企业为主的公私合营经济制,民族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较快,1963~1974年平均增长率近 7%。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工农业国家。1982年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占19.2%,工业占2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59美元。 农业 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全国约一半以上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产品是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可耕地面积占全国土地36%,土地利用率低,每年有 1/3大田休闲。耕地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平原和河谷地带,以及可发展灌溉的山麓地带。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1/6。机械化发展较快,拥有拖拉机 40多万台;化肥施用量低,每公顷仅 8.3千克。70年代以来重视发展农业。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作物有大幅度增长。粮食播种面积约占全部作物播种面积80%。小麦种植普遍,1982年产量1700万吨,占粮食总产量60%,主要集中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中西部和爱琴海北部(包括欧洲部分)地区。大麦广泛种植在内陆干旱地带;玉米载培于黑海沿岸;稻谷播种在有灌渠的地方,如地中海沿岸阿达纳地区和梅里奇河谷地;黑麦、燕麦主要分布在土壤贫瘠、干旱低温地带。粮食自给并可部分出口,同塞浦路斯一起成为西亚地区仅有的两个粮食出口国家。 经济作物是主要出口商品。大部分种植在沿海地带,形成各具特点的集中产地,其中以棉花为最重要,1982年产量48.1万吨,占全国出口首位。棉田大部集中在地中海和爱琴海沿岸,塞伊汉河平原和大门德雷斯河谷是两大产棉区,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烟草在出口物资中仅次于棉花,1981年产量150万吨,70%烟草集中栽培在爱琴海沿岸,黑海沿岸萨姆松附近是优质烟草产地。此外还有甜菜和向日葵等。干鲜果品在农产品出口中次于棉花、烟草居第三位,葡萄干出口居世界前列。60%的油橄榄、 100%无花果和 30% 的葡萄产于爱琴海沿岸。地中海沿岸除产油橄榄外,还产占全国90%的柑橘。榛子是黑海沿岸的特产。 畜牧业占农业生产总值30%,牲畜头数居西亚首位。内陆高原有大片天然牧场,中南部尤为广布,半定居牧民在山地和山谷间从事季节性放牧。牲畜以绵羊和山羊头数最多,分布遍及全国,而以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和东部较集中。以肉乳兼用羊较多。安卡拉山羊以优质羊毛著称,但产量不高。一般羊毛粗,只适于织地毯。黄牛多产在北部和西部湿润地区。骆驼是内地运输的工具。 工矿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采矿业、农产品加工、纺织和钢铁等已有一定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较快,建立了水泥、化工、机械(电机、制造、汽车装配)等部门。工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16.4%。工业绝大部分集中在:①伊斯坦布尔到伊兹密尔之间的西部地区,轻重工业都较发达;②黑海沿岸中部,是采煤和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区;③地中海东端,以阿达纳为中心,是纺织、化工为主的工业区。 采矿业以铬和铜占主要地位,东部的居莱曼、西南部的费特希耶和布尔萨附近是铬开采中心,所采铬矿全部出口,因受国际市场影响,产量不稳定。铜矿产于东部的埃尔加尼和东北边缘的木尔古尔,并都建有炼铜厂。科尼亚附近是炼铝中心。煤储量约10亿吨,最大煤田分布在黑海岸中部宗古尔达克和埃雷利一带,煤质好,产量能满足国内电站和炼焦炉的需要。在欧洲部分还埋藏50亿吨褐煤。石油储量不大,分布在高原东南的拉曼,附近建有炼油厂,并有油管通往伊斯肯德伦港,船运到梅尔辛炼油厂。依靠进口原油在西部伊兹米特和伊兹密尔两港建有炼油厂。1982年炼油1640万吨。水力资源丰富。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主要河流上都建有水电站,供应全国电力一半左右。其中穆拉特河克班水电站的兴建,有助于电站附近采矿和冶炼业的发展。1982年发电量 265.5亿度。 钢铁工业有较大的发展。1965年在米左达煤田附近建立了卡拉比克钢铁厂,此后在煤田西侧兴建了埃雷利联合钢铁厂。70年代又在伊斯肯德伦建立生产能力达10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1982年钢产量 258.3万吨。铁矿石大部分来自迪夫里伊。安卡拉附近的卡拉凯奇利设有高级合金钢厂。 纺织工业是制造业中的最大部门。职工人数占制造业职工人数1/3,以棉纺织为主,合成纤维也有发展。棉纺工业大多接近原料产地,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是棉、毛纺织中心。传统的丝织业集中在布尔萨。食品工业种类繁多,各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交通运输 铁路线长8193公里,环绕安纳托利亚高原呈环状分布。中部有纵贯高原的路线。从环形铁路线向北伸展到黑海沿岸煤产地宗古尔达克及港口萨姆松,向西到爱琴海港口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和班德尔马,向东 3条路线分别通苏联、伊朗和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公路全长约6万公里,约一半以上为铺面公路,西部的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中部的安卡拉和科尼亚、东部的阿达纳和埃尔祖鲁姆以及迪亚巴克尔都是公路运输中心,公路从各中心呈放射状通联全国各地。沿海航运繁忙,并有国际航线与世界各大港相往来。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为主要贸易港口,其他重要港口有梅尔辛和伊斯肯德伦等。空运国内中心是安卡拉,国际中心是伊斯坦布尔。 对外贸易 70 年代以来有较快发展。进口以石油、各种工业原料和机器装备为主。出口以农产品为主,约占出口总值的2/3,主要为棉花、烟草,其次是果品、小麦、矿产等。主要外贸市场是欧洲共同体各国。近年来,对中东地区的贸易有很大增长。同美国和苏联等国也有贸易往来。 地区经济差异 ①西部区(爱琴海地区)。地控海峡,自古以来就是海陆交通枢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面积占全国18.4%,人口占32.4%,城市人口比重达45%,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具有多样化特征。农业除粮食作物外,还是油橄榄和烟草等集中产地;工业以轻纺、机械和化工为突出。中心城市是伊斯坦布尔。②中部区(安纳托利亚高原区)。面积占全国28%,人口占21.8%,是最重要的农牧区和新兴工业区,经济发展居全国中等水平。农业生产以粮食、甜菜为主,畜牧业属粗放型。工业以食品和机械较发达,主要城市是首都安哥拉。③东部区。面积占全国34.8%,人口占22.6%,为农牧区,畜产品和谷物占全国重要地位。工业尚未形成体系,部门结构分散。④南部区(地中海区)。沿南部海岸延伸,面积、人口均占全国10%,是新兴工业区和棉花及地中海果品专业化区。重化工业发展较快。棉花、柑橘居全国首位。经济发展潜力较大。梅尔辛港是主要城市。⑤北部区(黑海区)。面积占全国8.8%,人口占13.2%。是钢铁基地,并为榛子和畜产区。宗古尔达克附近为新兴工业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