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圩区水利
释义 weiqu shuili
圩区水利(卷名:水利)
water conservancy of polder
  改善圩区生产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水利工程技术措施。圩区是指有堤垸防御外水的低洼平原,有的地方称围、圩或垸,统称圩垸。圩垸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沿江滨湖和受潮汐影响的河口三角洲。其特点是地势低平,地面高程一般低于汛期外河水位,自流排水条件差,容易渍涝成灾;在大水年份,还存在外河洪水泛滥威胁。另外,由于降雨不及时,也经常出现干旱。圩区水利主要是解决圩区的防洪、除涝和灌溉等问题。
  防洪措施  主要有以下四种。
  整修堤防  堤防是抵御江湖洪水入侵、确保圩区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程措施。历史上形成的圩垸,其堤防标准一般偏低,应按水系、地区逐年加以整修加固,消除隐患,提高抗洪能力,达到一定的防洪标准。
  联圩并圩  将若干小圩合并成大圩。其作用是:①缩小防洪堤线,减轻防洪负担;②增加圩内蓄水面积,提高调蓄能力;③减少入渗水量,有利防涝防渍;④塞堵支流汊河,干河可以集中水流冲刷河床,防止淤积,改善防洪和通航条件。联圩规模要因地制宜,不宜强求一致。联圩涉及圩内外水系的改造和调整,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要从整体出发,兼顾防洪、排涝和通航等要求。
  分洪蓄洪  当洪水超过堤防设计防洪标准时,圩区应有计划地采取分洪蓄洪措施,借以增大行洪断面或蓄洪容积,确保重要城镇、工矿以及江河沿线广大圩区的安全,把洪水灾害限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截流撇洪  拦截山坡或河流上游的洪水,使之直接自流泄出,实现洪、涝分开,减少湖泊或圩区集水面积和抽排水量,节省抽水设备及费用。
  排灌措施  为使圩区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目的,还应采取以下一些排灌措施。
  分片排涝等高截流  圩区地面虽较平坦但还有一定的高差,尤其是较大的圩区,由于地形高差大,各处自流排水的机会不同。让高地的水流入低地再行排出,必然增加低地抽水排涝的负担,甚至引起高、低地区之间的排水纠纷。因此,应在统一规划下采取等高截流,分片排涝,高水高排,低水低排。
  留湖蓄涝排蓄结  圩区涝水,除争取自流排走一部分外,应尽可能利用圩内原有的湖泊和河网滞蓄,以减少抽排任务和节约能源,并有利于保持圩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圩内湖塘和河网的水面面积,以占圩区总面积的5%~10%为宜。
  力争自排辅以抽排  为了减少抽排设备和费用,在工程建设和管理运用中应尽量创造和利用自流排水的条件。
  以排为主排灌兼顾  平原圩区既易受涝,也易受旱,所以,排水与灌溉不能偏废。但涝、渍是圩区的主要灾害,一般要以除涝、治渍为主,兼顾防旱抗旱。为了达到控制地下水位的目的,圩区排水沟和灌溉渠应尽可能建立两套系统,做到排灌分开,但对于排涝泵站的布置,则要求尽可能做到排灌结合,以节省工程费用。
  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圩区水利要与发展水产、开辟航道、修筑道路、植树造林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密切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在有血吸虫病的地区,还需注意配合灭螺工作。在滨海圩区,需防止盐害,引蓄淡水,解决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2: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