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恶阻
释义 ezu
恶阻(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morning sickness
  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甚则恶闻食气、食入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妇科病证。相当于西医的妊娠呕吐。与素体脾胃虚弱、多痰多湿,或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治疗以和胃止呕为主。
  有关恶阻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代《金匮要略》,隋代《诸病源候论》首载恶阻的病名。元代《丹溪心法》指出此病病在脾胃。明代《景岳全书》对此病孕“三月余而呕吐渐止”的发病规律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
  恶阻多由素体脾胃虚弱,多痰多湿,或情志抑郁,精神紧张,或饮食不当导致。怀孕以后,阴血聚于胞宫以养胎,全身阴血相对不足,冲脉之气上逆,导致胃失和降,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恶阻可分为以下4种证型辨证施治:①脾胃虚弱。证见恶心呕吐,食后即吐,呕吐清水,口淡乏味,疲倦乏力,嗜睡懒言,头目眩晕,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滑。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②肝胃不和。证见呕吐频繁,呕出酸水或苦水,纳呆口苦,胸闷胁痛或乳房胀痛,嗳气叹息,头胀而晕,心烦易怒,便秘尿赤,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治宜抑肝和胃、降逆止呕,方用苏叶黄连汤加减。③痰湿阻滞。证见呕恶不止,呕吐黏腻痰涎,胸胁满闷,不思饮食,厌恶油腻,神疲乏力,四肢沉重,舌苔白腻,脉细滑。治宜化痰除湿、降逆止呕,方用温胆汤加减。④胃阴不足。证见呕吐日久,口干欲饮,饮后即吐,心烦嘈杂,面色潮红,小便黄,疲倦乏力,面容憔悴,目眶下陷,有时低热,舌质红绛,脉细滑数。治宜养阴生津、和胃降逆,方用增液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
  此外,还可采用穴位按摩治疗恶阻。民间验方,用生姜汁滴舌或藿香、芫荽、香橼皮煎汤吸气,先熏鼻再口服,也有一定的疗效。
  恶阻的发病与孕妇的体质、精神因素与耐受力有关,故应给予患者以精神安慰,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并正常地工作、学习,以分散注意力。还应告知患者不可因惧怕呕吐而拒食。呕吐严重时可适当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清除诱发呕吐的气味。呕吐严重,形体明显消瘦、眼球凹陷、黄疸、嗜睡、尿少者,应住院治疗,以防变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