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震海啸 |
释义 | dizhen haixiao 地震海啸(卷名:固体地球物理学 测绘学 空间科学) tsunami 由于海底激烈的地壳变化,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所引起的大海浪。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是海沟侧壁崩坍等,都可成为海啸的波源。海啸自波源区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在深水中其传播速度为 ![]() 当海啸趋向近岸的浅水时,振幅增加,特别是在U形和V形海湾中,若湾中水的振动周期同海啸周期相近,将产生共振,振幅有时可达20~30米,并以近于垂直的波前向海湾四周涌来,因此常造成巨大的灾害。 造成海啸的初始扰动,可发生在离岸很远的地方,初始波数也不多,但经过传播路径上的大陆架和海岸等的多次反射和干涉,波数增多,形成若干个很大的波,相互的时间间隔为数分钟或更长一些。通常第二个或第三个波为最大。在第一个大的波动到来前数分钟(或甚至达半小时),海湾中可观测到异常的海水倒退现象。 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海沟的分布也最广泛,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据统计,世界上近80%的地震海啸发生在太平洋四周沿岸地区,其中受地震海啸袭击最严重的是夏威夷,其次是日本。为减少地震海啸可能造成的灾害,在夏威夷、日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以及苏联的堪察加地区,都已建立了海啸警报系统。由于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 c比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速度v大很多,可用以估计海啸波滞后于地震波到达的时间τ。在震中距为△的点上, ![]() ![]() ![]() ![]() ![]() 宇津德治著,陈铁成等译:《地震学》,地震出版社,北京,1981。(宇津德治:《地震学》,共立出版社,東京,197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