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 | 来源 | 组成 | 功效 | 主治 |
柴胡疏肝散 | 《景岳全书》 | 柴胡 枳壳 芍药 甘草 香附 川芎 | 疏肝行气、和血止痛 | 肝气不舒 气郁血滞,精神抑郁,胸胁胀痛无定;肝气犯胃,胃脘胀闷,攻撑作痛,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气滞腹痛,气滞湿阻而为鼓胀;胸胁损伤初期积瘀肿痛;肝气郁滞,妇人阴吹,月经不调,经前紧张症;肝气郁滞,痰火郁结,耳鸣耳聋,暴盲者 |
金铃子散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 金铃子 玄胡 | 行气疏肝,活血止痛 | 肝郁有热,心腹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跌仆损伤后心腹胸胁疼痛 |
木香顺气散 | 《沈氏尊生书》 | 木香 青皮 橘皮 甘草 枳壳 川朴 乌药 香附 苍术 砂仁 桂心 川芎 | 舒肝行气,散寒除湿 | 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抑郁忧虑,常因情绪变化时聚时散 |
柴胡清肝汤 | 《医宗金鉴》 | 柴胡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芩 山栀 花粉 防风 连翘 牛蒡子 甘草 | 舒肝清火解郁 | 肝胆有热,胁肋脘腹刺痛;肝火凝滞,发为痈疮疡 |
五磨饮子 | 《医方集解》 | 乌药 沉香 槟榔 枳实 木香 | 行气降逆 | 情志失调,肝气上逆,胸膈痞塞不通,喘闷呃逆,甚至出现气阙 |
香附旋覆花汤 | 《温病条辨》 | 生香附 旋覆花 苏子霜 苡仁 半夏 茯苓 橘皮 | 舒肝理气,和络化痰 | 悬饮,络气不和,胸胁疼痛,胸闷不舒,灼痛或刺痛,呼吸不畅,迁延难愈 |
乌药汤 | 《济阴纲目》 | 乌药 香附 木香 当归 甘草 | 舒肝理气止痛 | 肝气不舒,妇人小腹疼痛,经期后延,量少色黯 |
乌药散 | 《校注妇人良方》 | 乌药 莪术 桂心 当归 桃仁 青皮 木香 | 舒肝行气,活血止痛 | 气血雍滞,心腹刺痛,或经闭痛经,抑郁胁胀,癥瘕 |
调经种玉汤 | 《济阴纲目》 | 当归 川芎 生地 芍药 香附 玄胡 丹皮 茯苓 陈皮 | 舒肝理气,养血调经 | 血虚肝郁,月经不调,妇人不孕 |
开郁种玉汤 | 《傅青主女科》 | 白芍 香附 当归 白术 丹皮 茯苓 花粉 | 舒肝解郁,养血扶脾 | 肝郁气滞,多年不孕,月经前后无定期,行经腹痛,精神抑郁 |
下乳涌泉散 | 《清太医院配方》 | 当归 川芎 花粉 白芍 生地 柴胡 青皮 漏芦 桔梗 白芷 通草(或木通) 穿山甲 甘草 王不留行 | 舒肝解郁,通经下乳 | 肝郁气滞,乳汁不行或量少,乳房胀痛 |
枸橘汤 | 《外科证治全生集》 | 枸橘 川楝子 秦艽 陈皮 防风 泽泻 赤芍 甘草 | 疏肝理气,化湿清热 | 子痈,睾丸肿痛 |
舒肝溃坚汤 | 《医宗金鉴》 | 夏枯草 僵蚕(炒) 当归 香附子(酒炒) 石决明(煅) 当归 白芍(醋炒) 陈皮 柴胡 川芎 穿山甲(炒) 红花 片姜黄 生甘草 灯芯草 | 舒肝解郁,行瘀散坚 | 肝郁气滞,颈项两侧生石疽,坚硬疼痛 |
通气散 | 《医林改错》 | 柴胡 香附 川芎 | 行气活血,通窍开闭 | 邪毒滞留,气血瘀阻,耳闭耳胀,耳鸣如蝉,或声音嘈杂 |
通气散 | 《医学准绳六要》 | 茴香 木香 人参 延胡索 陈皮 菖蒲 羌活 僵蚕 川芎 蝉衣 穿山甲 甘草 | 行气活血,化痰开窍 | 邪毒滞留,气血瘀阻,耳闭耳胀,久则脾虚痰凝 内膜内陷,有灰白色沉积斑块 |
复元通气散 | 《正体类要》 | 木香 茴香(炒) 青皮 陈皮 穿山甲(炙) 白芷 甘草 漏芦 贝母 | 理气止痛 | 跌仆损伤,气滞作痛 |
理气止痛汤 | (验方) | 丹参 广木香 青皮 制乳香 枳壳 制香附 川楝子 延胡 柴胡 没药 路路通 | 理气止痛,活血和营 | 气分受伤,郁滞作痛诸证 |
加味乌药汤 | 《济阴纲目》 | 乌药 砂仁 木香 元胡 香附 甘草 | 理气止痛 | 损伤后气滞疼痛 |
独圣汤 | 《伤科汇纂》 | 姜制香附子 | 理气止痛 | 胸胁腰腹损伤,血凝气滞疼痛 |
逍遥散 | 《和剂局方》 | 甘草 当归 茯苓 芍药 白术 柴胡 |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 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
丹栀逍遥散 | 《校注妇人良方》 | 柴胡 当归 白芍 茯苓 白术 甘草 丹皮 栀子 | 舒肝健脾,和血调经 | 肝郁血虚有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怔忡,烦躁,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或头痛目涩,颊赤口干,或遍身瘙痒,瘰疠流注,或月经不调,肚腹作痛,或经行发热,乳房胀痛,或视物不清,耳闭耳胀 |
四逆散 | 《伤寒论》 | 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 | 透邪解郁,舒肝理脾 | 热厥,肝郁而见四肢厥逆,肝脾不和见脘腹胁肋诸痛及小儿发热肢厥者 |
痛泻要方 | 《医方考》引刘草窗方 | 白术 白芍 陈皮 防风 | 泻肝补脾 |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仍腹痛,属肝旺乘脾者 |
缓肝理脾汤 | 《医宗金鉴》 | 桂枝 人参 茯苓 白术 白芍 陈皮 山药 扁豆 甘草 大枣 煨姜 | 温运脾阳,扶木抑土 | 脾虚肝旺,小儿慢惊,神志不清,嗜睡露睛,时有抽搐,大便色青 |
六磨汤 | 《世医得效方》 | 沉香 木香 槟榔 乌药 枳实 大黄 | 调理肝脾 | 气滞腹痛,大便秘涩有热;肝气郁滞之癃闭 |
越鞠丸 | 《丹溪心法》 | 香附 苍术 川芎 栀子 神曲 | 行气解郁,疏肝理脾 | 胸膈痞闷,脘腹胀满,胸胁疼痛,饮食不消,呕恶嗳气,嘈杂吞酸等气、血、火、痰、湿、食六郁之证 |
清肝止淋汤 | 《傅青主女科》 | 当归 白芍 地黄 黑豆 丹皮 香附 黄柏 牛膝 | 调和肝脾,凉血止带 | 血虚肝旺,赤带稠臭,胸闷胁痛,乳房胀痛,急躁易怒 |
天仙藤汤 | 《校注妇人良方》 | 天仙藤 香附子 陈皮 甘草 乌药 生姜 木瓜 紫苏叶 | 舒肝理气,宽中利湿 | 气机阻滞,妊娠肿胀,胸闷胁胀,兴晕胀痛 |
十全流气饮 | 《外科正宗》 | 陈皮 赤苓 乌药 川芎 当归 白芍 香附 甘香 青皮 木香 生姜 大枣 | 舒肝解郁,健脾理气 | 忧郁伤肝,思虑伤脾,脾气不行,逆于肉里,乃生气瘿肉瘤,皮色不变,日久渐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