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常用理气剂
释义
疏肝理气剂


方名来源组成功效主治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柴胡 枳壳 芍药 甘草 香附 川芎疏肝行气、和血止痛肝气不舒 气郁血滞,精神抑郁,胸胁胀痛无定;肝气犯胃,胃脘胀闷,攻撑作痛,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气滞腹痛,气滞湿阻而为鼓胀;胸胁损伤初期积瘀肿痛;肝气郁滞,妇人阴吹,月经不调,经前紧张症;肝气郁滞,痰火郁结,耳鸣耳聋,暴盲者
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铃子 玄胡行气疏肝,活血止痛肝郁有热,心腹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跌仆损伤后心腹胸胁疼痛
木香顺气散《沈氏尊生书》木香 青皮 橘皮 甘草 枳壳 川朴 乌药 香附 苍术 砂仁 桂心 川芎舒肝行气,散寒除湿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抑郁忧虑,常因情绪变化时聚时散
柴胡清肝汤《医宗金鉴》柴胡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芩 山栀 花粉 防风 连翘 牛蒡子 甘草舒肝清火解郁肝胆有热,胁肋脘腹刺痛;肝火凝滞,发为痈疮疡
五磨饮子《医方集解》乌药 沉香 槟榔 枳实 木香行气降逆情志失调,肝气上逆,胸膈痞塞不通,喘闷呃逆,甚至出现气阙
香附旋覆花汤《温病条辨》生香附 旋覆花 苏子霜 苡仁 半夏 茯苓 橘皮舒肝理气,和络化痰悬饮,络气不和,胸胁疼痛,胸闷不舒,灼痛或刺痛,呼吸不畅,迁延难愈
乌药汤《济阴纲目》乌药 香附 木香 当归 甘草舒肝理气止痛肝气不舒,妇人小腹疼痛,经期后延,量少色黯
乌药散《校注妇人良方》乌药 莪术 桂心 当归 桃仁 青皮 木香舒肝行气,活血止痛气血雍滞,心腹刺痛,或经闭痛经,抑郁胁胀,癥瘕
调经种玉汤《济阴纲目》当归 川芎 生地 芍药 香附 玄胡 丹皮 茯苓 陈皮舒肝理气,养血调经血虚肝郁,月经不调,妇人不孕
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白芍 香附 当归 白术 丹皮 茯苓 花粉舒肝解郁,养血扶脾肝郁气滞,多年不孕,月经前后无定期,行经腹痛,精神抑郁
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当归 川芎 花粉 白芍 生地 柴胡 青皮 漏芦 桔梗 白芷 通草(或木通) 穿山甲 甘草 王不留行舒肝解郁,通经下乳肝郁气滞,乳汁不行或量少,乳房胀痛
枸橘汤《外科证治全生集》枸橘 川楝子 秦艽 陈皮 防风 泽泻 赤芍 甘草疏肝理气,化湿清热子痈,睾丸肿痛
舒肝溃坚汤《医宗金鉴》夏枯草 僵蚕(炒) 当归 香附子(酒炒) 石决明(煅) 当归 白芍(醋炒) 陈皮 柴胡 川芎 穿山甲(炒) 红花 片姜黄 生甘草 灯芯草舒肝解郁,行瘀散坚 肝郁气滞,颈项两侧生石疽,坚硬疼痛
通气散《医林改错》柴胡 香附 川芎行气活血,通窍开闭 邪毒滞留,气血瘀阻,耳闭耳胀,耳鸣如蝉,或声音嘈杂
通气散《医学准绳六要》茴香 木香 人参 延胡索 陈皮 菖蒲 羌活 僵蚕 川芎 蝉衣 穿山甲 甘草行气活血,化痰开窍邪毒滞留,气血瘀阻,耳闭耳胀,久则脾虚痰凝 内膜内陷,有灰白色沉积斑块
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木香 茴香(炒) 青皮 陈皮 穿山甲(炙) 白芷 甘草 漏芦 贝母理气止痛跌仆损伤,气滞作痛
理气止痛汤(验方)丹参 广木香 青皮 制乳香 枳壳 制香附 川楝子 延胡 柴胡 没药 路路通理气止痛,活血和营气分受伤,郁滞作痛诸证
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乌药 砂仁 木香 元胡 香附 甘草理气止痛损伤后气滞疼痛
独圣汤《伤科汇纂》姜制香附子理气止痛胸胁腰腹损伤,血凝气滞疼痛

疏肝理脾剂


逍遥散《和剂局方》甘草 当归 茯苓 芍药 白术 柴胡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丹栀逍遥散《校注妇人良方》柴胡 当归 白芍 茯苓 白术 甘草 丹皮 栀子舒肝健脾,和血调经肝郁血虚有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怔忡,烦躁,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或头痛目涩,颊赤口干,或遍身瘙痒,瘰疠流注,或月经不调,肚腹作痛,或经行发热,乳房胀痛,或视物不清,耳闭耳胀
四逆散《伤寒论》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透邪解郁,舒肝理脾热厥,肝郁而见四肢厥逆,肝脾不和见脘腹胁肋诸痛及小儿发热肢厥者
痛泻要方《医方考》引刘草窗方白术 白芍 陈皮 防风泻肝补脾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仍腹痛,属肝旺乘脾者
缓肝理脾汤《医宗金鉴》桂枝 人参 茯苓 白术 白芍 陈皮 山药 扁豆 甘草 大枣 煨姜温运脾阳,扶木抑土脾虚肝旺,小儿慢惊,神志不清,嗜睡露睛,时有抽搐,大便色青
六磨汤《世医得效方》沉香 木香 槟榔 乌药 枳实 大黄调理肝脾气滞腹痛,大便秘涩有热;肝气郁滞之癃闭
越鞠丸《丹溪心法》香附 苍术 川芎 栀子 神曲行气解郁,疏肝理脾胸膈痞闷,脘腹胀满,胸胁疼痛,饮食不消,呕恶嗳气,嘈杂吞酸等气、血、火、痰、湿、食六郁之证
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当归 白芍 地黄 黑豆 丹皮 香附 黄柏 牛膝调和肝脾,凉血止带血虚肝旺,赤带稠臭,胸闷胁痛,乳房胀痛,急躁易怒
天仙藤汤《校注妇人良方》天仙藤 香附子 陈皮 甘草 乌药 生姜 木瓜 紫苏叶舒肝理气,宽中利湿气机阻滞,妊娠肿胀,胸闷胁胀,兴晕胀痛
十全流气饮《外科正宗》陈皮 赤苓 乌药 川芎 当归 白芍 香附 甘香 青皮 木香 生姜 大枣舒肝解郁,健脾理气忧郁伤肝,思虑伤脾,脾气不行,逆于肉里,乃生气瘿肉瘤,皮色不变,日久渐大

疏肝和胃剂


沉香降气散《张氏医通》沉香 砂仁 甘草 香附 川楝子 玄胡索舒肝行气,降逆和胃肝气犯胃,胃脘胀闷,攻撑作痛,嗳气较频
解肝煎《景岳全书》陈皮 半夏 厚朴 茯苓 荷叶 白芍 砂仁 生姜舒肝理气和胃肝气犯胃,呕吐酸水,胸胁胀痛,烦闷易怒
舒肝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白芍 川楝子 枳壳 木香 玄胡索 厚朴 陈皮 沉香 片姜 黄豆蔻仁 茯苓 朱砂舒肝理气,和胃止痛肝郁之滞,肝胃不和,胸胁脘腹攻冲作痛,饮食无味,呕吐酸水,嗳气频作
舒肝止痛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柴胡 黄芩 当归 白芍 郁金木香 赤芍 陈皮 香附 玄胡索 川芎 生姜 薄荷 白术 半夏 川楝子 莱菔子 甘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肝气不舒,气机郁结,胸胁胀满,脘腹疼痛,嗳气呃逆,呕吐酸水,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脉弱者
气滞胃痛冲剂《辽宁省药品标准》柴胡 枳壳 白芍 甘草 香附 延胡索等疏肝和中,行气止痛肝气犯胃,脘腹胁肋胀痛,恼怒刚疼痛加重,饮食不佳,肠鸣泄泻;妇女月经不调,胸胁乳房胀满
橘叶散《外科正宗》橘叶 柴胡 陈皮 川芎 山栀 青皮 石膏 黄芩 连翘 甘草 舒肝和胃,清热解毒肝气郁滞之乳痈,阴吹
苏叶黄连汤《温热经纬》苏叶 黄连舒肝和胃止呕肝胃不和,妊娠恶阻

理脾和胃剂

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 香附(或木香) 砂仁健脾和胃,理气止痛脾胃气虚,湿阻痰聚,气滞胃逆,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曲麦枳术丸《奇效良方》枳实 白术 炒麦芽 炒神曲理气健脾,消痞化痰饮食伤脾,痰阻气滞,心腹满闷不快
丁香沉膈散《和剂局方》白术 香附 人参 砂仁 丁香 麦芽 木香 肉豆蔻 神曲 甘草 沉香 青皮 厚朴 藿香 陈皮 半夏 草果温中健脾,降气和胃脾胃不和,中寒上气,胁胀胀满,心腹疠痛,痰逆恶心,或时呕吐,饮食减少,十嗝五噎,痞塞不通,噫气吞酸,口苦失味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旋覆花 代赭石 人参 半夏 甘草 生姜 大枣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嗳气不除
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 生姜和胃止呕,散饮降逆支饮呕吐,痰浊内阻,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
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半夏 生姜 茯苓和胃化饮,降逆止呕痰饮上逆,呕吐眩晕
大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 人参 白蜜益气生津,降逆止吐胃家久虚,食停气滞,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来复丹《和剂局方》玄精石 硝石 硫磺 橘皮 青皮 五灵脂理气和中,镇逆止吐,助阳化浊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呕吐泄泻;小儿慢惊或吐利不止,虚风抽搐,胃气将绝;老人伏暑迷闷;妇人产后血逆上抢闷绝,恶露不止,赤白带下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橘皮 竹茹 大枣 生姜 甘草 人参降逆止呕,益气清热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干呕
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丁香 柿蒂 人参 生姜益气和中,降逆止呃胃气虚寒,寒凝气逆,呃逆胸痞,脉迟者

调和胃肠剂

方名来源组成功效主治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 黄连 大枣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不利
生姜泻心汤《伤寒论》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 黄连 大枣 生姜和胃消痞,散结除水水热互结,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
甘草泻心汤《伤寒论》半夏 黄芩 干姜 甘草 黄连 大枣益气和胃,消痞止呕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
黄连汤《伤寒论》黄连 甘草 半夏 桂枝 人参 干姜 大枣平调寒热,和胃降逆胸中有热,胃中有寒,胸中烦闷,欲呕吐,腹中痛,肠鸣泄泻
*加味逍遥散未列入此表,见专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