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青年
释义 Xinqingniɑn
《新青年》(卷名:新闻 出版)
La Jeunesse
  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名刊物。初名《青年杂志》,第 2卷起改名《新青年》。1915年 9月15日在上海创刊 。初为月刊 。陈独秀主编。群益书社发行。
  1917年 1月,《新青年》改在北京编辑,仍在上海印刷。第4卷第1号宣布:“所有撰译,悉由编辑部同人公同担任,不另购稿。”参加编辑部的有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鲁迅等。自1919年第 6卷起,实行编辑部成员轮流编辑的办法。后编辑部迁返上海,陈独秀重任主编。不久刊物改组,自1920年 9月第8卷第1期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刊物。由新青年社出版发行,新增撰稿人有陈望道、沈雁冰、李汉俊、李达、李震瀛等。同年11月,编辑工作由陈望道主持。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同年9月陈独秀再任主编。1922年7月出至第9卷第2号后休刊。
  此刊前期宣传科学与民主,发起批孔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宣传阵地。所载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吴虞、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文章,传诵一时。1918年10月第5卷第5号发表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 (意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两文,是《新青年》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开始。1919年12月第 7卷第 1号发表陈独秀执笔的《本志宣言》,主张抛弃“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1920年 5月第7卷第6号出版《劳动节纪念号》,明显地表现出社会主义方向。第 8卷第1 号设立“俄罗斯研究”专栏,译载苏俄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文章,发表列宁著作的译文和介绍列宁革命活动的文章。随后,又同无政府主义和一些非无产阶级、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展开论战,显示出刊物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在编辑业务上有不少改革和创新,如开展自由讨论,实行百家争鸣;设立“通信”和“读者论坛”等专栏,和读者共同探讨问题;采用白话文写作,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等。
  


  1923年 6月,《新青年》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理论刊物在广州复刊。曾有瞿秋白任主编。此刊一度改为季刊。第 1期发表了《新青年的新宣言》,指出刊物应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1925年 4月改为月刊,编号另起,但不能按期出版。此刊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为基本任务。曾译载列宁、斯大林的著作,还参加“科学与人生观”问题的论战,批判张君劢的玄学和胡适的实用主义。在这 3年期间共出9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