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灵运 |
释义 | Xie Lingyun 谢灵运(385~433)(卷名:中国文学) 晋宋间诗人。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是谢玄的孙子,袭爵封康乐公,后世习惯称他为谢康乐。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出生后不久就寄养在钱塘杜家,15岁时回到建康,所以小名曰客儿,后世又称之为谢客。 生平 谢氏和王氏同为东晋以来的高门领袖。谢灵运在青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其才学很早就受到族叔谢混的赏识,和谢瞻、谢晦等从兄弟齐足并驰,成为谢氏族中一时之秀。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谢灵运出仕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次年,豫州刺史刘毅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以谢灵运为记室参军。刘毅与刘裕同属北府兵将领,刘毅名位略次于刘裕,后来势力扩大,渐至对峙抗衡。在二刘对抗的过程中,谢混支持刘毅。义熙八年,谢混为刘裕所杀。九年,刘毅兵败自杀。但刘裕对谢氏家族仍然采取优容拉拢的态度,以谢灵运为太尉参军。义熙十二年,谢灵运又为骠骑将军刘道怜的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是年,刘裕北伐后秦,谢灵运奉使至彭城慰劳。两年以后,再次到彭城慰劳刘裕。不久,因为杀死门人,被免官。永初元年(420),刘裕代晋自立,国号宋,降谢灵运的封爵为康乐侯,又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 谢灵运自恃门第高贵,兼负才华,自以为“宜参权要”(《宋书·谢灵运传》),但刘宋王朝对他始终怀有疑忌。永初三年(422),他出为永嘉太守,在郡不理政务,纵情山水,“遍历诸县,动踰旬朔”(《宋书·谢灵运传》)。一年后,称疾辞官。 谢灵运既不见重于刘裕,就和刘裕的次子、有可能继承帝位的庐陵王义真往来密切。刘裕死,义真被徐羡之等杀害。宋文帝义隆即位,又杀徐羡之等。元嘉三年(426),征谢灵运为秘书监,入京。不久,谢灵运又辞官归始宁,和谢惠连、何长瑜等往来吟咏。这一个时期,他还象在永嘉一样,时时出入于深山幽谷之间,探奇觅胜,出游时从者曾多达数百。元嘉八年,宋文帝又让他出任临川内史。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弹劾,流徙广州。元嘉十年,在广州被杀。 诗歌创作 谢灵运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他开始,山水诗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 魏晋以来,崇尚清谈。东晋偏安江左,清谈之风变本加厉。这种风气侵袭到文学创作的领域里,造成了玄言诗的盛行。这些诗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既谈不上言志缘情,也谈不上风华辞采。但是玄言诗和山水诗又并非截然的对立面,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山水有“以形媚道”(宗炳《画山水序》)的一面,山水之中包孕着玄趣。因此玄言家大多喜好山水,借山水言玄。例如玄言诗的主要作家孙绰的《兰亭》诗,就有相当生动的景物描写。到东晋后期,模山范水的作品渐渐增多,诗风开始转变。《宋书·谢灵运传论》把山水诗的倡导之功归于殷仲文和谢混:“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但从这两位作者现存的作品来看,玄言成分依然相当浓厚,描写技巧也不够成熟。真正大量写作山水诗而且在艺术上卓有成就的作家是谢灵运。 在政治上不能得志,谢灵运寄情于山水,加之他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登临寓目,每每发为诗篇。由于写作的对象是过去的文学作品中少有的,没有多少可资借鉴的技巧,要成功地把奇秀的江南山水反映在诗篇里,作家必须自铸新辞,精心刻镂。谢灵运的山水诗所以超越前人,原因就在于体现了这一方面的新的创造。鲍照说:“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诗品》中)两位和谢灵运同时代的诗人使用的同一比喻,说明了谢诗的特点,即鲜丽清新。 这一特点体现于对山水形象捕捉的准确。“春晚绿野秀”(《入彭蠡湖口》)、“青翠杳深沉”(《晚出西射堂》),同样是绿色,却是两幅完全不同的画面,前者为暮春,后者为深秋。“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餘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写落日时的短暂景象,只用了“餘清”两个字,就把读者带到了雨后山林这一特定的环境里。为了准确地捕捉形象,诗人确乎是“经营惨淡,钩深索隐”(沈德潜《古诗源》),调动了多方面的艺术技巧。例如他的名句“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过始宁墅》),既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生命,又利用浅深、明暗的对比显示了大自然丰富的色彩。“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石门岩上宿》),以有声烘托无声,由动而见静,细致地写出了深山夜色。 谢灵运在写景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情。《登池上楼》之所以受到历代读者的赞赏,不仅是因为“池塘生春草”这一猝然偶得的名句,而且是由于通篇的情景交融,不同的景物只是诗人情绪变化的背景。《过白岸亭》“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空翠强难名,渔钓易为曲”等句,把老庄哲学化入山水景色之中,由景涉理,进而引起荣悴穷通的感慨。《入华子岡是麻源第三谷》,由“天路”登群峰之首,若入云烟,自然地引起思古幽情,又一转而为忧生的嗟叹,以景启情,浑无痕迹。 谢灵运诗中时时可以见到佳句,但通篇完整的作品不很多。他登山临水“寓目辄书”(《诗品》),自然难于有那么许多精致工巧的名句,因而常常借助于汉赋铺陈排比的手法,填塞一些典故完篇。而致力于追求新奇,也易流于艰涩险怪。同时,谢灵运本人还没有摆脱玄言诗的消极影响。他兼通玄佛,有的诗篇固然能够做到寓理于情,寓情于景,但也有不少作品的结尾,理往往游离于情景之外,类似说教,沉闷乏味。 谢灵运诗篇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狭窄,其中虽有一些对时政的不满,但多是个人的怨望。不过,也可以从中了解当时士大夫的精神面貌。更为重要的是,谢灵运以其文学创作活动促使了玄言诗向山水诗转变。他那刻意追新的艺术实践,为后来者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唐代的李、杜、王、孟、韦、柳诸大家,都曾从谢诗中吸取过营养。钟嵘在《诗品》中说他“颇以繁富为累”,又说:“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这样的意见虽然不免溢美,但大体上还是中肯的。 文章著作 谢灵运的文,成就不能和诗相提并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赋10余篇,最著名的是《山居赋》,谢灵运自己有注,《宋书·谢灵运传》录其全文。从文学的角度看,价值并不很高,只是其中对始宁别墅的详细描写,可以作为今天研究东晋庄园制度的重要资料。《岭表赋》、《山居赋》中有一些景物的刻画,《江妃赋》中对神女的描写,则颇有匠心独运之处。 谢灵运早岁信道,转而奉佛,与名僧慧远相往还。元嘉间辞官归始宁,又广结僧徒,精研佛理。他著名的哲学论文《辩宗论》,阐述顿悟,企图折中儒释。他曾经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文选》王简棲《头陀寺碑文》李善注);又曾和僧人慧严、慧观等共同润饰昙无谶译的《大般涅槃经》。经过润饰的经文,比原译远为流畅优美,世称南本,原译则称北本。 谢灵运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诗文创作以外,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元嘉间,曾奉诏撰《晋书》,《宋书·谢灵运传》说“粗立条流,书竟不就”,《隋书·经籍志》录有谢灵运撰《晋书》36卷,当是已经写成的部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据《文选》、《太平御览》等辑有佚文。《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但有的恐只是分合繁简之别,有的是谢灵运辑抄前人的诗赋集。《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 1卷),北宋以后就已散佚。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竑刊刻为《谢康乐集》。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谢康乐集》2卷。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黄节有《谢康乐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曾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排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