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沈阳故宫
释义 Shenyang Gugong
沈阳故宫(卷名: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
Imperial Palace, Shenyang
  在辽宁省沈阳市,居沈阳旧城的中心,是清代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朝的宫殿。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后金国,定都新宾。天命六年(1621)迁都辽阳。天命十年又自辽阳(东京)迁都沈阳,开始营建宫殿。崇德元年(1636)改国号为清。清入关定都北京以后,这里成了留都宫殿。康熙初,沈阳设奉天府,故又有奉天宫殿之称。康熙、乾隆两朝进行了改建和增建。沈阳故宫占地约为 56600平方米。整个布局分三路:中路以崇政殿为主,东路以大政殿为主,西路以文溯阁为主。
  中路   中路最宽最长,前有东西向大街,街上设文德、武功两牌坊,街南有左右对称的奏乐亭和朝房、司房等建筑,围成一个小广场。大清门临街,门内中轴线上依次为崇政殿、凤凰楼(图 1)和清宁宫,连同配楼、配阁、配斋、配宫等组成三座院落,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中路主要建筑如大清门、崇政殿、清宁宫,以及两坊两亭等建成于天聪至崇德初年,主持工程的匠师是刘光先。凤凰楼建于康熙年间,其他飞龙、翔凤二阁,日华、霞绮二楼,师善、协中二斋都是乾隆年间增建的。中路左右各有一跨院,称东宫、西宫。东宫内有颐和殿、介祉宫和敬典阁等,西宫内有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和崇谟阁等,都是乾隆十一年(1746)增建的。大清门之东另有一座高台,上为太庙,是乾隆四十三年从他处移来再建的。


  东路   东路为一狭长的大院,院内大政殿原名笃恭殿(图2),居北部正中,为重檐八角攒尖顶,是努尔哈赤时期将东京城的八角殿(亭)移来再建的。大政殿前两侧排列十座歇山顶小殿,称十王亭;最北两座为左右翼王亭,其余 8座按八旗方位依次排定,是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体现。十王亭呈梯形排列,增强了大政殿广场的透视感。


  西路   西路文渊阁建于乾隆四十六年,庋藏《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阁前为嘉荫堂,阁后为仰熙斋,分别是皇帝看戏和读书的地方。
  特点   沈阳故宫的早期建筑,风格浑朴粗犷,除大政殿外,大清门、崇政殿、清宁宫等均为硬山顶,不用斗栱,主次建筑之间的等级差别不大。建筑色彩则凝重强烈,屋顶多用剪边琉璃和花脊花兽,山墙墀头也都用彩色琉璃。建筑布局和细部装饰保持着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建筑艺术上体现了汉、满、藏族的交流和融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