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奥尔特
释义 Ao'erte
奥尔特(卷名:天文学)
Jan Hendrik Oort (1900~  )
  荷兰天文学家。1900年 4月28日生于弗拉内克。青年时代在格罗宁根大学求学。是卡普坦的学生,1926年得博士学位。1924年起在莱顿大学天文台工作,1945年起任台长。1958~1961年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
  1927年,奥尔特用观测资料证实银河系自转的假说。他推导出由恒星的自行和视向速度确定银河系自转的公式,称为奥尔特公式,其中有两个常数叫作奥尔特常数。奥尔特公式在恒星天文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938年,奥尔特根据恒星的空间分布,定出银心方向和反银心方向各有一个恒星密集区域,由此认为银河系具有旋涡结构,太阳位于两个旋臂之间。以后的研究,尤其是对中性氢21厘米谱线的观测和分析,证实了奥尔特的看法。1942年,他证认出蟹状星云是中国宋代记录到的1054年超新星爆发所形成的。1944年,范德胡斯特在奥尔特的鼓励下,从理论上预言银河系中存在星际氢原子,可能观测到它的21厘米谱线,1951年获得观测的证实。此后,奥尔特领导的莱顿大学天文台,发展了中性氢21厘米谱线观测技术,大力开展银河系结构的研究,成为国际天文学界的重要中心之一。
  在星系动力学方面,奥尔特也作过研究。他还在1950年提出彗星起源新理论,认为太阳系外围有一个原云,彗星即起源于这个云。近年来他致力于银河系和近距星系的星系核活动的研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