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尼贝龙根之歌
释义 nibeilonggen zhi ge
《尼贝龙根之歌》(卷名:外国文学)
Nibelungenlied
  德国13世纪用中古高地德语写的英雄史诗,大约产生于1198~1204年之间。作者不详,根据书中内容推测可能是奥地利人,骑士出身。全诗共有39歌,2379节,9516行。分上下两部,上部称《齐格弗里德之死》,下部称《克里姆希尔特的复仇》。主要内容是:尼德兰王子齐格弗里德早年曾杀死巨龙,占有尼贝龙根族的宝物。他向勃艮第国王巩特尔的妹妹克里姆希尔特求婚。巩特尔在他的帮助下打败撒克逊人,娶得冰岛女王布伦希尔特为妻,然后同意他与克里姆希尔特结婚。10年后,夫妇二人回勃艮第省亲,一次姑嫂发生争执,布伦希尔特得悉巩特尔是依靠齐格弗里德的力量才娶得她,感到受了侮辱,唆使巩特尔的侍臣哈根杀死齐格弗里德,并把他所藏的尼贝龙根宝物沉入莱茵河。13年之后,克里姆希尔特为了复仇,嫁给势力强大的匈奴国王埃采尔。又过了13年,她设计邀请巩特尔等人来匈奴国相聚,指挥军队对他们大肆杀戮,最后抓住哈根,命他说出尼贝龙根宝物的下落,遭到拒绝,于是杀死巩特尔和哈根。她最后也死于部下之手。
   


  这篇史诗源于民族大迁徙后期匈奴人和勃艮第人的斗争史实。据史料记载, 437年勃艮第国王巩达哈里和他的氏族被匈奴人消灭; 453年匈奴国王阿提拉,即传说中的埃采尔,与希尔狄克结婚,于新婚之夜死去。希尔特(希尔狄克的爱称)是日耳曼少女的名字,史学家因而认为这是日耳曼少女为了复仇而杀死匈奴国王。这两件事就被联系在一起。此外,史诗还吸收了其他的传说和故事,关于齐格弗里德的描写可能取自西古尔德的传说。据传西古尔德是古代战神奥丁的后代,遍身鳞甲,刀枪不入,只有背上一块地方可以致命。布伦希尔特的素材来自以抢婚为题材的古代北欧传说。希尔德布兰特和狄特里希则是狄特里希传说系统中的人物。神父庇尔格里姆在历史上确有其人,971~991年曾任帕绍教区的主教。
  但这部作品所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主要人物从部落的荣誉转而重视骑士的荣誉,封建社会的夫妻之爱超过了古代日耳曼氏族的血缘之情,原始社会中亲兵对首领的忠诚则以采邑制度中臣属忠于君主的形式出现。而对神父庇尔格里姆的描写说明了基督教给这部英雄史诗又涂上一层宗教色彩。
  《尼贝龙根之歌》的韵体独具一格,亦称为尼贝龙根诗体。每 4长行为一节,每一长行中间用一停顿分为两短行。每节前3行中每行有7个扬音,第4行有8个扬音。为了便于朗读,采用脚韵,每两行一韵 (aa,bb)。但由于多次加工改动,有些段落也用了头韵,因此亦可称混合诗体。
  《尼贝龙根之歌》是中世纪德语文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有32种手抄本,其中10种完整地保存至今。现在通行的版本,大多以霍恩内姆斯发现的抄本为依据。1757年瑞士作家博德默第一次予以印刷出版。19世纪初,解放战争时期被称为民族史诗,受到广泛欢迎。1813年出版了一种战地版本供战士阅读,以激励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此后曾有民族主义者、军国主义者、法西斯主义者利用它鼓吹民族沙文主义。它在古代德语文学中占有突出地位,已翻译成多种文字,其中包括汉语。
  参考书目
 O.Ehrismann, Das Nibelungenlied in Deutschland, München,197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