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埃洛拉石窟寺院
释义 Ailuola shikusiyuan
埃洛拉石窟寺院(卷名:考古学)
Cave Temples at Ellora
  印度中世纪的石窟和石凿寺院综合建筑。分属印度三大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而以印度教为主。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奥兰加巴德城西北约25公里处。埃洛拉石窟群坐东朝西,绵延近两公里。自南至北 1~12窟为佛教石窟,开凿于7~8世纪;13~29窟为印度教石窟,开凿于7~9世纪;30~34窟为耆那教石窟,开凿于8~10世纪,年代最晚,规模最小。佛教诸窟中以僧院式石窟为多,佛殿式石窟较少,除多臂菩萨像及女性雕像反映了当时佛教中的密宗色彩外,并无重大研究价值。因此埃洛拉石窟寺院主要是指其印度教石窟。埃洛拉石窟在中世纪后期逐渐荒废,但石凿寺院结构仍基本完整,19世纪以后逐步修复清理。
  印度教石窟中以第16窟的盖拉萨那陀寺最为著名。该寺为供奉印度教主神湿婆的庙宇,开凿于 8世纪后期,主建者是当地的拉什特拉库塔王朝的国王克里希那一世(757~783)。据印度教神话,盖拉萨为湿婆神居住的神山。全部工程首先是凿空山崖,分离出一块后部高30米,全长80米,宽33米的巨石以后,再在其上雕凿出门厅、前殿、主殿、寺塔等各种建筑结构,最后在结构表面雕以神像、浮雕和其他装饰。实际上是在一块石料上雕凿出来的寺庙,在世界建筑中独具一格。盖拉萨那陀寺的主殿按印度教寺院惯例,为方形厅堂,厅堂后部连接寺塔,塔呈方锥形,塔顶为覆钵或宝珠状。主殿及寺塔部分长50米,高29.5米,宽32米,是全寺建筑、雕刻的精华。主殿前有前殿和门厅,前殿两边凿刻一对独立的巨柱。整个寺庙雕饰丰富,在众多的雕刻中,最著名的是表现罗波那神摇撼盖拉萨山和表现湿婆神话故事的浮雕,以及主殿底层外部作为顶托全寺的象群雕刻等,它们在表现动作、情态和印度本土风貌上都极富特色。盖拉萨那陀寺早期壁画已无存,现在所见残迹是9世纪以后之作,基本继承了阿旃陀石窟壁画的传统。
  除盖拉萨那陀寺外,印度教石窟中的第14、15、21和29窟雕饰也很精美,其中第29窟为简单的方形单层厅堂,内、外各列石柱和梁架刻有男女神像、浮雕和各种花草图案,充分显示了印度教艺术的华丽风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