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丹毒 |
释义 | dandu 丹毒(卷名:现代医学) erysipelas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真皮和浅层皮下组织的淋巴管炎和淋巴管周围炎,其特点为皮肤出现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好发于面部及小腿。及时治疗,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导致反复发作,称为慢性复发性丹毒。 病原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通过皮肤或粘膜微细破伤处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鼻、咽、耳等处的病灶可引起颜面丹毒。足癣、小腿溃疡及下肢外伤可诱发小腿丹毒。营养不良、低γ球蛋白血症等可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发病急剧,常先有全身不适、寒战、发热等,继而局部出现境界明显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色鲜红,迅速向四周扩大。有时皮损表面可出现大小水疱,内容混浊,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末梢血内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时可出现蛋白尿。好发于颜面及小腿,在婴儿好发于腹部。本病有在原部位反复再发的倾向,由于反复发作,皮肤淋巴管受损阻塞,日久可继发象皮肿,这种变化尤多见于下肢,此种反复再发者称为慢性复发性丹毒。病理变化为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内有弥漫性以嗜中性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本病须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组织炎等相鉴别。接触性皮炎有致敏物接触史,皮疹有痒感,无痛感及压痛,无发热等全身症状。蜂窝组织炎损害部位的中央红肿显著,境界不明,浸润较深,常可发展成脓肿,有时需细心鉴别。 丹毒确诊后应及时给予足量抗生素治疗,青霉素疗效良好,红霉素、庆大霉素也可。治疗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紫外线局部治疗也可应用。对于复发性丹毒好发于颜面者,应寻找鼻、咽、上颌窦及牙槽等处有无病灶,并加以治疗,注意勿挖鼻孔。好发于下肢者,若与足癣感染有关,则应治疗足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