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亚中石器时代文化
释义 Xiya Zhongshiqi Shidai Wenhua
西亚中石器时代文化(卷名:考古学)
Mesolithic Cultures in West Asia
  这里的西亚,主要指亚洲西南部各地,西起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中心地区是黎凡特(今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和两河流域(今伊拉克),东至伊朗高原。这一带是古代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自中石器时代起文化发展即居领先地位。西亚的中石器时代约从公元前1.5万年开始,至前8000年结束,已发现的遗址数以百计,地区类型亦甚丰富,在世界考古研究中令人瞩目。西亚中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始于20世纪初。1928年英国女考古学家D.A.E.加罗德在巴勒斯坦犹大山西坡的苏克巴洞穴遗址,首次发掘到典型的中石器时代文化遗物。次年英美联合考古队又在巴勒斯坦的卡尔迈勒山发现同类文化遗址,遂以苏克巴洞所在地纳吐夫称这一文化为纳吐夫文化。30~50年代,又在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的许多地点发现纳吐夫文化遗址,同时在西起土耳其东至伊朗高原的广大地区发现了一批文化内涵不同的中石器时代遗存,使西亚中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全面展开。
  分期   西亚中石器时代文化可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从前1.5万年至前1万年,为旧石器向中石器过渡的阶段,西亚考古学上专称为“残余旧石器”或“续旧石器”;后期从前1万~前8000年,属典型的中石器阶段,因其和西亚最初的无陶新石器文化一脉相承,故在西亚考古学上又称之为“原始新石器”。前期中石器文化分别源于西亚地区的两个旧石器时代文化传统:东部为巴拉多斯特文化,西部为黎凡特-奥瑞纳文化。从巴拉多斯特文化发展来的前期中石器文化主要为扎尔济文化,分布于伊朗、伊拉克的扎格罗斯山地及里海南岸的阿里塔佩山洞。从黎凡特-奥瑞纳文化发展来的,在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一带为凯巴拉文化;在土耳其则为安塔利亚地区的贝尔巴舍文化。后期中石器文化多承接前期,在扎格罗斯山地,扎尔济文化之后有甘吉达雷文化;在巴勒斯坦,凯巴拉文化之后为纳吐夫文化,贝尔巴舍文化之后为贝尔狄比文化等。
  主要文化  在西亚地区中石器时代的诸多文化中,前后期的典型文化分别为凯巴拉文化和纳吐夫文化。凯巴拉文化得名于巴勒斯坦卡尔迈勒山的凯巴拉洞穴遗址,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分布甚广,并远传于土耳其。典型石器是细石器,以小、仄、尖为特色。该文化又可分为3期:①早期凯巴拉,几何形细石器尚未定形;②晚期凯巴拉A,几何形细石器已具备一定特色:③晚期凯巴拉B,以三角形、半月形等几何形细石器为主,并与其后的纳吐夫文化的细石器相衔接。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凯巴拉文化约始于前1.6万年,下限为前1万年左右。该文化的居民过着以狩猎采集为主的生活,有矛、镞等细石器,并以刮刀剥制兽皮蔽体。从兽骨较集中的情况看,可能已有畜牧的萌芽,如佩特拉附近的马达马格遗址,山羊骨占全部兽骨的82%;卡尔迈勒山附近的法拉赫遗址,羚羊骨亦占74%。一般认为,这种现象表明可能已出现放牧,这些山羊或羚羊可能即是最早的家畜。


  纳吐夫文化直接从凯巴拉文化发展而来,并演变为最初的无陶新石器文化。其典型工具仍为细石器,除用于矛头、箭矢等狩猎武器外,还有镰刀刃片等农具,表明此时的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不少遗址已有建筑遗迹及初具规模的村落,成为以后新石器文化村社的基础。纳吐夫文化仍以狩猎、采集生活为主,但经济已向农业方向发展,其石制农具有镰、磨盘、臼、杵等,皆属收割研磨工具,可能主要用于收获野生禾稼,如野生大麦、小麦等。这种收割一定野生作物的活动,可看作农业生产的最早起源。纳吐夫文化存在着和外地的交换联系,如用于死者头饰的齿贝,即来自地中海沿岸。
  参考书目
 I.E.S.Edwards and others, eds,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3rd  edition, vol.I,part I,Chapters  Ⅲ and  VⅡ, Th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70.
 J.Mellaart, The  Neolithic  of  the Near East,Thames and Hudson,London,197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