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平江图碑
释义 Pingjiangtu bei
平江图碑(卷名:考古学)
  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郡守李寿朋重整坊市后所刻的平江府城平面图碑。原存苏州府文庙,后藏苏州市博物馆。它是现存最古的苏州城图,也是流传下来的宋代城市图中最详密的一幅。因该碑中部模糊不清,1917年曾被深刻过。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碑高2.76米,宽1.415米,平江图边框高2.03米,宽1.39米,顶上正中有碑额“平江图”三字。四边分题东、西、南、北四字,以北为上。据图,宋时平江有外城、子城两重城墙。外城呈南北长的矩形,城内外均有壕,北、南、西三面各一城门,东面二门。每门均水门、陆门并列,除南门外均无城楼。各城门均不相对,无穿城直街。街道均取南北或东西正方向,呈丁字或十字相交。北半部为居住区,采取街南北向与巷东西向的布置。街巷多与河并行,组成水陆交通网。街之河多居中,路在两旁;巷之河在南,路在河北,故住宅多面街背河。城的南半部官署、学校、寺观较多。全城共有357座桥,65座跨街而建的牌坊。图不是按比例绘制的。子城在城内中部,内为府衙,仅南、西两面有城门。南门以内于轴线上建府衙,前设厅,后为王字形平面的宅堂。两侧为府属各厅。
  苏州在唐时为东南大城市,建有60里坊,390座桥,以都市繁华、河网纵横著称。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军夷平坊市。绍兴以后陆续修复。此图所反映的是新经李寿朋整修后的情况。城北居住区小巷横列,除有河道外,与元、明北京的胡同极相似,跨街建坊也与明清城市相同。因此,它是研究里坊制度废除后宋代城市规划新发展的重要史料之一,图中所示的子城府衙也是了解宋代衙城形制的珍贵史料。图中的玄妙观三清殿、报恩寺塔、罗汉院双塔、瑞光塔等至今尚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0: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