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海关 |
释义 | Shɑnhɑi Guɑn 山海关(卷名:军事) 中国明代长城东段著名关口。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关城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为冀、辽之间的咽喉要地,清人赞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见彩图)。隋开皇三年(583)筑关,称渝关。唐代以后关城渐废。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将徐达筑城设卫,因其背山面海,称山海关。关城雄踞山海狭口之间,周长逾4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东、西门外有罗城拱卫,关城南北两侧有翼城呼应。关城东、南、北三面有宽16米、深 8米的护城河环绕。东门悬有“天下第一关”匾额,建有两层城楼,高12米,上设箭窗68个。罗城以外有威远城和多座烽火台为前哨,构成坚固的防御体系。万历七年(1579),抗倭名将戚继光于南海口,砌石为垒,增筑长城,高9米,长20余米,犹如龙头伸入大海,俗称“老龙头”。明末,又在老龙头北,濒海建宁海城,遂使山海关防御体系更加完善。崇祯二至十一年(1629~1638),清军先后由喜峰口、古北口等处多次进入关内,皆因山海关为明军坚守,恐袭其后而退兵。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后进逼山海关,因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招致失败。今关城尚存,为著名游览胜地,有京沈铁路经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