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西琉璃 |
释义 | Shɑnxi liuli 山西琉璃(卷名:美术) Shanxi colour-glaze 中国元、明时期山西地区烧制的低温铅釉陶器。山西琉璃源于汉代低温铅釉明器。出土物以汾河中下游地区较多,其中又以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尤为重要,出土的各类绿釉、褐釉俑多达 100余件。山西琉璃以建筑构件为主,多分布于晋中的太原、平遥、介休和晋南的阳城、晋城等地,已知元、明时期的实物主要有寺庙、照壁、香楼、塔、棺罩和狮子。其中寺庙包括的构件有屋脊、宝顶、龙吻、鸱尾和吻兽等。发现时代最早的为平遥县元延祐三年(1316)刻字的琉璃宝顶。山西地区遗存的琉璃建筑以明代最多,遗存物丰富的应属嘉靖年间的介休县城隍庙的四进院落,工程浩大,制作精良,是山西琉璃兴盛时代的代表。琉璃照壁遗存较多,有大同明代前期的三龙壁、五龙壁,平遥县太平寺正德五~八年(1510~1513)的九龙壁,以及阳城关帝庙万历六年(1578)的双龙戏珠照壁等。琉璃塔也具有山西特色,赵城广胜寺、阳城寿壁寺与襄陵灵光寺 3座明代琉璃塔均为八角形,以阳城者最精,其塔有12级,高达5丈(约16.67米)有余。清代山西琉璃塔较少,仅临汾大云寺有一座康熙五十七年(1718)琉璃塔,塔为四方形,6级,高1丈(约3.3米)有余。琉璃狮子为寺庙门前的饰件,多两座对称,列于庙门左右两侧,遗留物有刻有元至正十一年(1351)及明隆庆四年(1570)铭记的狮子。琉璃香炉为寺庙中的附属物,传世品有刻有元至正十一年与明嘉靖十九年(1540)铭记的香炉各1件,炉身浮雕莲花兽面纹。山西琉璃在建筑构件及附属物之上刻记文字较多,内容包括寺庙名称、县属、制作年月、匠人及琉璃待诏的姓名等,对研究了解山西地区琉璃的发展有极大帮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