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乃蛮 |
释义 | naiman 乃蛮(卷名:中国历史) Naiman 11、12世纪蒙古高原西部操突厥语的部落。又译乃马、乃满、迺蛮、奈曼、奈蛮、耐满。相传乃蛮最早住在吉利吉思地区,其族源可能同唐代南下的黠戛斯人有关。许多学者认为,《辽史》所载粘八葛,《金史》所载粘八恩,都指的是乃蛮。辽道宗寿隆三年(1097),粘八葛首领秃骨撒与蒙古草原的阻卜、梅里急(元译蔑里乞)部长同来贡方物。辽亡,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众经乃蛮部西行,于是乃蛮附属于西辽。金世宗大定十五年(1175),粘八恩君长撒里雅寅特斯与康里部长孛古遣使来朝,请求上纳西辽所发牌印,归附金朝,接受金的牌印。伯希和认为,粘八葛或粘八恩是腭音很重的契丹人对乃蛮一词的读法。 《史集》记载,起初乃蛮境内有别帖乞和乃蛮两个近邻的突厥部落。别帖乞比克烈和乃蛮更强,后被乃蛮所并,成为乃蛮的属部,称为别帖乞乃蛮或别帖乞乃蛮万户。乃蛮也因此成为蒙古高原诸部中“国大民众”、势力最强的大部。他们游牧于大阿尔泰山及其周围广阔的地域内,东面与克烈部为邻,南隔沙漠与畏兀儿相望,西到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与康里人接壤,北抵阿雷和撒剌思河(今鄂毕河上游支流)地区,毗连吉利吉思之境。 最早见于记载的乃蛮国君是纳儿黑失·太阳及其弟亦难赤汗。亦难赤汗又称亦难赤·必勒格·卜古汗。他曾发兵助王罕之弟也力可哈剌攻王罕,夺取克烈部众给也力可哈剌。亦难赤汗死,其二子不和,终于导致分裂。次子拜不花继承其父太阳汗位;长子称不欲鲁汗,避居于黑辛八石(又译乞则里八寺海,今新疆吉力库勒和布伦托海)周围的山地,自成一支,称为“古出古惕乃蛮”。 乃蛮当时已脱离了原始的部落阶段,具有简单的国家机构。其国君专称为太阳汗。太阳(Tayang)一词来源于汉语的大王,可能是乃蛮首领从辽朝得的“北面属国职名”。卜古(bügü)、不欲鲁(buyiruq,又译盃禄,唐译裴禄、梅禄、密禄,义为大君)则是借用突厥、回鹘的汗号和官称,其他王室和部将的名字也都是突厥语词,可见乃蛮主要是继承了突厥、回鹘的文化传统。乃蛮国家机构中通用畏兀儿文字,“出纳钱谷,委任人才,一切事皆用”畏兀儿字金印“以为信验”。基督教聂思脱里教派在乃蛮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巫术仍是乃蛮统治者控制人民的手段,传说乃蛮某个国君可以同时统治凡人和精灵,还说不欲鲁汗有“使神巫,祭风雪”的法术。 乃蛮虽因国君兄弟的分裂而大为削弱,但仍是两股强大的势力,曾分别与克烈和蒙古进行过多次相互掠夺的战争。1203年,成吉思汗灭克烈部,造成对乃蛮的直接威胁。1204年春,太阳汗进兵杭海山(今杭爱山),纠集被成吉思汗战败的各部残军,讨伐蒙古,成吉思汗起兵迎敌,大战于纳忽山崖,乃蛮军大败,太阳汗负重伤而死。成吉思汗追击至按台山(今阿尔泰山)前,征服了太阳汗的乃蛮部众。 太阳汗之子屈出律逃往不欲鲁汗处。1206年,蒙古军又向不欲鲁汗驻地兀鲁塔山进发,当时不欲鲁汗正在莎合水(今蒙古科布多河上游索果克河)附近围猎,仓卒应战,兵败被俘。依附于不欲鲁汗的屈出律和蔑里乞部长脱脱逃往也儿的石河(额儿齐斯河)流域。蒙古军从阿来岭(今蒙古赛留格木岭乌兰达巴山口)越过按台山,在不黑都儿麻河(今苏联哈萨克额尔齐斯河支流布赫塔尔马河)击溃乃蛮和蔑里乞军,脱脱被射死,屈出律逃往西辽。 屈出律被西辽皇帝直鲁古所接纳,娶直鲁古女为妻,并放弃基督教而改宗佛教,逐渐博得了直鲁古的信任。屈出律到叶密立、海押立和别失八里等地,收罗了许多逃亡的乃蛮残部,自成一支势力,同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等一起叛辽。1211年秋,屈出律伏兵将直鲁古擒获,夺取了西辽帝位,尊直鲁古为太上皇。屈出律取得统治权后,对企图摆脱西辽压迫的属部加强镇压。他杀害了阿力麻里的首领斡匝儿汗,派兵进入可失哈耳和斡端等地,连年毁坏当地的庄稼,将士兵分驻居民家中,迫使人民放弃伊斯兰教改宗基督教和佛教。1218年,成吉思汗派哲别征西辽,屈出律当时在可失哈耳,闻讯西逃至巴达哈伤的撒里渴儿(Sariq-kl)地区,被蒙古军擒斩于山谷中。 乃蛮灭亡以后,人民被分配给蒙古诸王和那颜为奴,部分人逃往中原,参加了完颜陈和尚的忠孝军,与攻金的蒙古军作战,“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十分勇敢。屈出律的后人成为答鲁乃蛮氏,其中一支后人在元朝作官。 参考书目 拉施特著,余大钧等译:《史集》第1卷,第1、2分册,商务印书馆,北京,1983。 P.Pelliot et L.Hambis,Histoire des Compagnes de Gengis-khan, Leiden,195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