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威尼斯的保罗
释义 Weiniside Baoluo
威尼斯的保罗(卷名:哲学)
Paul of Venice (?~1429)
  中世纪意大利逻辑学家。逻辑史书上关于他的生平记载极少。他曾任教师,著有《大逻辑》等书。
  保罗对词项、命题和推论作了详尽的研究,对欧洲中世纪逻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大逻辑》一书是中世纪最系统的一部形式逻辑著作。他陈述了一些重要的推论规则,例如:①从条件命题的前件得到后件,是正确的推论;②在析取命题中,从否定一支得到另一支是正确的推论;③对条件命题,由后件的矛盾命题到前件的矛盾命题是有效的推论;④如果前一个推论的后件是后面一个推论的前件,则从第一个推论的前件到最后一个推论的后件,是有效的推论,等等。保罗还发现了“说谎者悖论”(见悖论)的一些变形,如苏格拉底相信“苏格拉底骗人”,此外不相信其他命题等。他在发现这类悖论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前人提出的解决办法,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保罗的办法实质上在于严格区别悖论命题的普通涵义和“精当”涵义。设悖论命题为 A(即A意味:A是假的),悖论的产生与以下两个命题有关:
  ① 如果A意味p,则A真当且仅当p
  ② 如果A意味p,则A假当且仅当非p。①②对A采用的是普通涵义。A的“精当”涵义如下:
  ①ˊ 如果A意味p,则A真当且仅当[嘼A真,并且嘽p];
  ②ˊ 如果A意味p,则A假当且仅当[并非嘼A真,并且嘽p]。
  按照保罗的办法,以①ˊ②ˊ取代①②,悖论就不会发生。这种巧妙的解决办法已接触到语言分层次的问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1:25